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三区位于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南部,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商帚状断裂体系。随着钻井资料、测试资料的增加,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砂体平面上变化大,油砂体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展布规律不清,从而造成了采收率低下,注水见效不明显,开发效果较差。因此,开展地质再认识和储层综合研究势在必行。通过对研究区沙三上亚段进行小层对比,可以清楚地认识地下砂体、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及砂体的外部几何形态。沉积微相控制着砂体展布,不同的沉积微相有不同的砂体展布形式,同时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好坏起到决定性因素。只有明确研究区内各小层的沉积环境,将沉积微相研究和小层识别相结合,才能在沉积微相的宏观控制下,了解砂体的横向展布特征及纵向演化规律,同时结合储层物性、特征、非均质性、发育控制因素等,对有利分布区带进行预测。
根据等时性原则、沉积相控制规律一致性原则和沉积旋回一致性原则,确定对比标志,将研究区沙三上亚段划分为6个砂组、26个小层,并根据等高程模式、叠置砂体对比模式和相变对比模式等,对研究区沙三上开展了剖面地层划分对比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区地层格架模型。
以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岩石学(成分、结构、构造、粒度分布等特征)研究。研究区泥岩颜色多呈灰色、深灰色和灰黑色,少量呈棕色,反映了沉积时的还原环境;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及古生物标志反映了水体较深的沉积环境:岩石类型比较简单,以粉砂岩、细砂岩和泥(页)岩为主。原生沉积构造非常丰富,包括侵蚀面、沟模、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以及滑塌成因的液化沉积物流、滑塌包卷层理、呈撕裂状产出的滑塌泥砾和小型同生断层构造,递变粒序层理,它们均是识别浊流沉积的重要标志。同时粉砂岩中发育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波状层理,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组成的鲍玛序列有ab、ae、bcde、cde和de等组合类型,显示包含有近源至远源的浊流沉积类型。本区常见的砂质条带和泥质条带是薄层浊积岩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由下部的细一粉砂岩和上部的粉砂质泥岩或泥岩组成多个韵律层,常以砂泥岩薄互层出现。细一粉砂岩底部略微起伏,岩性突变,常有微型重荷模出现,具有正粒序,上部发育水平层理,少量岩心可见沙纹层理,其组成相当于鲍马序列的ade段或de段。以商13-107井54个样品的粒度分析数据做出粒度概率曲线,通过分析可将研究区的曲线类型大致分为宽缓上拱形、两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以上几类粒度概率曲线比较突出的共同特点都是悬浮总体含量比较高,分选较差。C-M图上的点群基本上平行于C=M基线,表现出重力流快速沉积且无分选的特征。砂体在测井曲线常呈高幅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以及不同的组合形式。综合岩心观察,综合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典型的沉积构造及小层砂体厚度等值线的展布形态,认为商三区沙三上为浊积扇—湖泊沉积,发育中扇、外扇及半深湖—深湖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沟道、沟道问、沟道侧缘、滑塌浊积砂体、外扇泥及半深湖—深湖泥6种微相类型。
通过单井相、联井剖面相及平面相分析,每一个砂组沉积时期都经历了一个水退的过程,扇体向湖区推进的演化过程。辫状沟道砂体比较发育,半深湖—深湖泥分布在不同时期辫状沟道砂体之间,说明在扇体推进的间歇存在浊流活动的平静时期,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泥质沉积。砂体厚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了研究区可能同时存在不同方向的物源,或者不同时期的砂体推进方向发生了一定变化。由前人研究可知,商三区沙三上亚段为基山砂体的一部分,位于基山三角洲的前缘。三角洲的推进造成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厚度逐渐加大,促使前缘坡度不断增大。在重力、地震、断裂、洪水等因素的触发下,上述砂体前缘沉积物便会形成浊流搬运,在其前方继续沉积下来,形成滑塌浊积扇沉积系列,其沉积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地区滑塌浊积扇的发育特征。
研究区沙三上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岩屑质长石砂岩次之。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微孔隙,其中粒间溶孔为主要类型。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二次解释结果表明,沙三上储层为中孔.低渗、特低渗储层。通过对比沉积相平面图及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图,表明储层物性的好坏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辫状沟道微相由于沉积厚度大,粒度较粗,可作为有利的油气储层。
根据等时性原则、沉积相控制规律一致性原则和沉积旋回一致性原则,确定对比标志,将研究区沙三上亚段划分为6个砂组、26个小层,并根据等高程模式、叠置砂体对比模式和相变对比模式等,对研究区沙三上开展了剖面地层划分对比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区地层格架模型。
以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岩石学(成分、结构、构造、粒度分布等特征)研究。研究区泥岩颜色多呈灰色、深灰色和灰黑色,少量呈棕色,反映了沉积时的还原环境;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及古生物标志反映了水体较深的沉积环境:岩石类型比较简单,以粉砂岩、细砂岩和泥(页)岩为主。原生沉积构造非常丰富,包括侵蚀面、沟模、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以及滑塌成因的液化沉积物流、滑塌包卷层理、呈撕裂状产出的滑塌泥砾和小型同生断层构造,递变粒序层理,它们均是识别浊流沉积的重要标志。同时粉砂岩中发育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波状层理,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组成的鲍玛序列有ab、ae、bcde、cde和de等组合类型,显示包含有近源至远源的浊流沉积类型。本区常见的砂质条带和泥质条带是薄层浊积岩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由下部的细一粉砂岩和上部的粉砂质泥岩或泥岩组成多个韵律层,常以砂泥岩薄互层出现。细一粉砂岩底部略微起伏,岩性突变,常有微型重荷模出现,具有正粒序,上部发育水平层理,少量岩心可见沙纹层理,其组成相当于鲍马序列的ade段或de段。以商13-107井54个样品的粒度分析数据做出粒度概率曲线,通过分析可将研究区的曲线类型大致分为宽缓上拱形、两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以上几类粒度概率曲线比较突出的共同特点都是悬浮总体含量比较高,分选较差。C-M图上的点群基本上平行于C=M基线,表现出重力流快速沉积且无分选的特征。砂体在测井曲线常呈高幅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以及不同的组合形式。综合岩心观察,综合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典型的沉积构造及小层砂体厚度等值线的展布形态,认为商三区沙三上为浊积扇—湖泊沉积,发育中扇、外扇及半深湖—深湖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沟道、沟道问、沟道侧缘、滑塌浊积砂体、外扇泥及半深湖—深湖泥6种微相类型。
通过单井相、联井剖面相及平面相分析,每一个砂组沉积时期都经历了一个水退的过程,扇体向湖区推进的演化过程。辫状沟道砂体比较发育,半深湖—深湖泥分布在不同时期辫状沟道砂体之间,说明在扇体推进的间歇存在浊流活动的平静时期,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泥质沉积。砂体厚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了研究区可能同时存在不同方向的物源,或者不同时期的砂体推进方向发生了一定变化。由前人研究可知,商三区沙三上亚段为基山砂体的一部分,位于基山三角洲的前缘。三角洲的推进造成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厚度逐渐加大,促使前缘坡度不断增大。在重力、地震、断裂、洪水等因素的触发下,上述砂体前缘沉积物便会形成浊流搬运,在其前方继续沉积下来,形成滑塌浊积扇沉积系列,其沉积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地区滑塌浊积扇的发育特征。
研究区沙三上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岩屑质长石砂岩次之。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微孔隙,其中粒间溶孔为主要类型。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二次解释结果表明,沙三上储层为中孔.低渗、特低渗储层。通过对比沉积相平面图及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图,表明储层物性的好坏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辫状沟道微相由于沉积厚度大,粒度较粗,可作为有利的油气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