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尤其表现在对时间流逝的体验上,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现代文学文本中病人的主观时间体验,即自我意识中的时间。在具体分析中,笔者发现病人只重过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尤其表现在对时间流逝的体验上,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现代文学文本中病人的主观时间体验,即自我意识中的时间。在具体分析中,笔者发现病人只重过去不求未来的体验表现得极其明显。文章试图从过去、记忆角度出发,旨在研究病人体味到的过去与正常人的差异,并力图解释现代疾病书写对病人主观心理时间体验的倾斜,具体表现为相关的密集书写出现在对故去时光的追忆、挽留、凭吊,以及过去与病人自我身份建构、群体现代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层面。首先,分析病人体验随着时间流逝呈现出来的具体差异,大致集中在现在与过去两个时间段,但明显侧重于对过去的回忆。现在是分分秒秒成为过去的现在,保留着过去印记的现在;而对过去的体验,也呈现出内容上的差别:对故乡原始情感纽带的牵挂,对过去幻想中的未来的思索,对循环时间观念宿命论的信奉与怀疑。着眼于现在,害怕成为废弃的生命;着眼于过去,希望通过主观建构的回忆,来发挥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和诗性记忆的疗救作用。其次,对病人时间体验的外在形式与载体——文体形态的分析,倒叙为日记体、书信体、自叙传体小说中最主要的叙述方式,这三种小说同为抒情性小说,充斥着虚构与真实、顺序与倒序的矛盾。这真实是主观心理体验的真实,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赤裸裸地袒露,这虚构则是无法还原时间原貌的虚拟。再次,探索了过去的时间体验与个体自我间的关系,重新回到记忆深处,通过观察他者重新自我反思,疾病营造出了审美距离,在距离之外,主体反而能不忘初心。最后,分析现代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基于国家的创局表现出来偏重过去的时间体验,有怀旧的审美倾向。怀旧书写通过粘合时间碎片、唤醒被遗忘的、转移现实空间来发挥记忆对群体的拯救功能。
其他文献
对人的生存危机的揭示,是阎连科黑色幽默小说的主题。它包含无法摆脱的悖论怪圈,即为了挽救一部分人的生命不得不牺牲另一部分人的生命,为了获得尊严不得不抛弃尊严;金钱梦的
官场,作为重要的地带,它不仅聚焦了政治生活,也向外扩散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波动着社会的整个神经。毋庸置疑,官场成了作家关照现实,感悟现实生活的突破口。20世纪90年代,
《湖海文传》作为一部清人选清人之文的选本,是王昶晚年汇集起生平师友及门下弟子的文章编纂而成的,其无论是在文章的选择还是编排体例的选择上无不体现出对于前代选本的借鉴
女作家张洁的散文创作,既有鲜明的叙事个性又有明显的写作局限。本文以张洁近四十年的散文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张洁的散文的叙事个性和局限进行论述。首先,从叙事视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了“结构第一”的论断,其中“戒讽刺”,“脱窠臼”,“戒荒唐”和“审虚实”是对戏曲创作内容的要求,“立主脑”、“密针线”和“减头绪”则是对
陈翔鹤作为浅草-沉钟社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其早期小说创作阶段,始终坚守着“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政治保持着疏远的距离,专注于写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表现“小我”的情
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阐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并以探究乙醇化学性质的实验为例,将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教育引导与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眉庐丛话》是“清季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先生在清廷灭亡之后不久写的一部笔记,发表在《东方杂志》第11卷第5号至第13卷第2号,共有五百一十五则。辛亥革命之后,况周颐流寓
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明代蜀之内江人,是嘉靖、隆庆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其一生学识渊博,长时间从事教育活动,曾在经筵上,为穆宗进讲经典;也曾在上至太学、下至地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作家,鲁迅先生以他犀利冷峻的语言风格、繁富多变的写作手法、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使他大量的作品被引进中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