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兴的课程形式,中学生物网络课程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中学开展了类似的课程。相应地,对中学网络课程的研究、理论构建等也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虽然近一、两年来,国内对网络课程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薄弱,和网络教育势头强劲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课题开展了对中学生物网络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完善我们的网络教育。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介绍网络课程的概念、特点,网络课程辅助系统的组成,目前国内、国外中学网络教育的应用情况,以及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是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三所开展了网络课程的中学进行调查,得到真实详尽的一线资料和数据;三是分折统计取得的资料和数据,针对当前中学生物网络课程的现状,总结其对生物学学习的利弊得失,并提出本人的见解和建议。 在掌握了大量网络课程文献资料后,本人在上海市延安中学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中学生物教学实践,取得了中学生物网络教学的感性认识,并了解了目前中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理解、生物学网络课程进行的形式以及性别、成绩、学习内容等不同因素对网络课程的影响。另外,本人设计制作了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两份问卷,在上海市三所重点中学(延安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市三女中)的高二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15份,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经过调查,现已探明:中学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网络教学重视不足;教师和学生都还不太适应从传统教学到网络教学的转变;软件支撑系统薄弱,缺乏适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缺乏针对生物学网络教学的评价系统等。针对目前中学生物学网络课程存在的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建议措施: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对网络教学的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逐步推进改革进程;发展优秀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发展新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等,新课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相结合将有力推进中学生物网络课程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