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茎点霉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lyc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湖北宜昌核桃种植过程中,发生了一种新病害:核桃茎点霉黑斑病,此病害对核桃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了影响,进而使核桃种植的经济效益降低。本文对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了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核桃品种的抗病性,并以病原学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开展了药剂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及室内防病试验,为深入了解该病的发生规律、制定防病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在湖北宜昌的核桃田块进行病害调查,采集症状典型的病叶和病枝,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得到分离菌株Phol,将菌株Pho1的菌丝块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分别接种于健康的核桃叶片上,叶片的发病率均为100%。根据致病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大小、特征,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等特征描述,参照Phoma鉴定手册,将Phol菌株鉴定为Phoma herbicola。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对Pho1菌株的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它与登陆号为FJ827141.1的Phoma sp.BJ-CH-2008菌株序列能够比对上的碱基数目最多,具有最高的同源性,为98%,E-value值为最小值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Pho1菌株的ITS序列与几种茎点霉属真菌具有最近的遗传距离,且聚为一类。对核桃茎点霉黑斑病病原菌菌株Phol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过程中,该菌株对pH适应能力较强,培养基的pH值为4-11时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5;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培养环境温度为5-35℃时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碳、氮源的利用方面,菌株Pho1分别对乳糖和KN03的利用效果最好,对淀粉和NH4Cl的利用效果最差。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研究了核桃茎点霉黑斑病菌的不同核桃品种的室内抗病性。供试的8个核桃品种中,香玲、礼品2号、鲁核为中抗品种;辽核2号、神农架野核桃为感病品种;礼品3号、辽核1号、礼品1号为高感品种。选用8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井冈霉素A可溶粉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为0.5825μg/ml,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好,ECs0为0.0282μg/ml。选用5%井冈霉素A可溶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用于室内防病试验,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结果显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高于5%井冈霉素A可溶粉剂;采用先施药再接菌的施药方法,防治效果高于先接菌再施药。
其他文献
我国梨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2/3,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量的1/6,中国梨在世界梨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梨腐烂病在我国各大梨产区每年都有大量发生。由腐烂病引起的
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技术的教学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现在已广泛的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颇具魅力.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教学资源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之一,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新课改实施之后,虽然在新课改的环境之下,高中英语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
对于基础性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应用题教学属于重难点.应用题教学应该侧重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建立生活化的视角,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的能力.基于此,本文
相对于小学、初中阶段,高中学生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使得高中教育工作必须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所以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重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有效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在通过游戏获取愉悦的心理体验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发展.角色游戏作为学前儿童典型游戏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