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石河子市某三甲医院门诊、住院部患者静脉采血后按压方式和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因素,从而完善静脉采血健康教育内容,指导患者正确按压采血部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门诊、住院部400名患者和57名采血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率、构成比描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和护士获取静脉采血相关知识的途径及需求;利用卡方检验对组间率、构成比进行比较;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静脉采血后门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00%,住院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0,P=0.018)。2.静脉采血后的不同按压方式主要有三种:棉签垂并且直上臂伸展、棉签垂直并且上臂弯曲、棉签平行并且上臂伸展,各按压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96%、89.47%、79.55%。3.不同按压方式下产生的不良反应有疼痛、紧张、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或血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00%、18.75%、10.50%、7.7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1,P=0.152)。4.是否交待采血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4.177,P=0.041),不同按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9.734,P=0.045),是否一次穿刺成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9.23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4.265,P=0.119),不同性别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059,P=0.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患者的静脉采血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是医护人员当面告知,占90.00%。其次是从亲戚朋友了解到相关采血知识,占10.00%。6.有97.25%的患者表示需要了解静脉采血知识,仅有2.75%的患者表示无所谓。7.有56.10%的护士表示需要学习静脉采血知识,43.90%的护士表示不需要和无所谓。结论:不同按压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与住院部患者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且门诊患者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住院部患者。大部分患者和护士愿意接受和了解静脉采血的相关知识,需要加强对护士静脉采血知识的学习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