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地带来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大规模接触和碰撞。因此,如何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就成为世界性的、关系到各个民族的命运和世界未来的重大问题。世界上国与国之间激烈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强与弱的竞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放眼世界文明的发展,再回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雨历程,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发展,往往与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在改革开放,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并存、碰撞的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强调学习西方者多,而重视弘扬传统者少。为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的第七条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1】如何保持自我,更好地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激发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基本素养的培育是民族精神孕育的基石。因此,继承和弘扬民族的精神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把我们的下一代塑造成富有民族精神又能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为此,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第二部分是传统文化的内涵;第三部分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第四部分是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分析;第五部分是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的方法和路径。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要引发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创设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和内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教育、学习和活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来引导中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将外在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自我的道德意识,渐而发展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