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条件落后与潜在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多样与开发利用薄弱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新课改实施后,部分民族地区不顾自身实际盲目开发,使课程资源开发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造成很多资源浪费。因此,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挖掘自身潜藏优势,已成为当前民族地区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鉴于此,本文在对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教育学理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泰勒((R.W.Tyler)的课程原理、学科教学理论等多视角出发来探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为民族地区学校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民族地区小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知、情、意全面人格的生成,实现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目的,使世界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得以延续。本研究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前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第二部分,湘西苗族文化的特色解读及教育价值阐释。本部分介绍了湘西苗族的历史和湘西苗族文化的特色,并对苗族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进行了阐释。第三部分,湘西苗族地区小学民族文化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从开发总体情况、开发内容、开发方式、人们的认识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阐述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苗区小学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构想。该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章将围绕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结合湘西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主要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与原则、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与利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理论上的探讨。其中讨论的重点是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和利用,以文化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策略,以及在选择内容时要遵循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原则和民族地区实际原则,然后从主题方式、活动方式、隐形课程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最后,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三方面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体系作了思考。第五部分,促进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该部分主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科研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