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头颈部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及肿瘤治疗后残留或复发转移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20例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CUP)患者以及44例已接受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全身PET/CT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和(或)长期随访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PET/CT和CT(或MRI)诊断隐匿性原发灶和残留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利用约登指数z检验比较二者间有否差异。采用Meta-Disc 1.4和Review Manager4.2.7软件计算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中PET/CT诊断隐匿性原发灶及肿瘤残留复发转移灶的合并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PET/CT与CT(或MRI)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例CUP患者中最终明确原发灶10例,其中鼻咽癌4例,甲状腺癌3例,喉癌2例,肺癌1例。10例未发现原发灶患者中2例PET/CT疑为鼻咽癌,1例疑为上纵隔癌。PET/CT对隐匿性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85%、83%、87%,优于单独的CT(或MRI),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各文献报道合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4%,91%)和85%(81%,88%),较单独的CT(或MRI)有优势,且灵敏度总体效应z检验,p=0.002。44例已接受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有29例患者怀疑有肿瘤残留或复发转移。最终经病理或6个月内随访证实有13例患者有残留癌灶,10例复发癌灶,9例头颈癌治疗后出现淋巴结或肺部转移,其中3例患者治疗后既有复发,又有颈淋巴结转移。PET/CT诊断肿瘤残留灶真阳性、假阳性和假阴性例数分别为13、1、1;复发灶为9、0、1;转移灶为6、3、1。PET/CT检测残留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89%、89%和88%,优于单独的CT(或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文献报道合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6%,90%)、94%(93%,95%),较单独的CT(或MRI)有优势,且灵敏度z检验,p=0.12;特异度z检验,p=0.0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探寻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及判断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有无残留或复发转移方面,比CT(或MRI)更有优势,且二者探测隐匿性原发灶的灵敏度及残留复发转移灶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可疑复发的肿瘤患者在采取辅助治疗前可将PET/CT作为一项常规检查。肿瘤治疗后1-2个月内采用双时相显像方法可能降低PET/CT的假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