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1998-2000年分别对转BY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害虫发生规律,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棉铃虫在不同寄主田发生转移规律及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调查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的物种组成,共调查到昆虫种类51种,比非抗虫棉田增加18种。2.依据昆虫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群落特征指数,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时间格局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时间序列上昆虫群落的特点,对害虫和天敌的优势度进行了分析。3.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在时间序列上的空间生态位、总体空间生态位、时间生态位、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研究。4.根据抗虫棉各种害虫系统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和其它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5.通过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控制作用的研究表明:抗虫棉不同器官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6.通过对棉铃虫在抗虫棉田和其它寄主田分布调查结果:二、三、四代棉铃虫在棉田的落卵量分别占各世代总落卵量的96.25﹪、80.63﹪和56.73﹪,虫量分别占各世代总虫量的39.13﹪、36.59﹪和5.16﹪。7.根据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害虫发生规律和抗虫性分析,结合药剂防治试验和施药时期试验,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的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