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而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作为语际交流手段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信息的转换过程,从本质上说更是文化信息的移植。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局部的交叉,碰撞和冲突,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而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结构与文化渊源方面都相去甚远,所以英汉翻译,尤其是英汉文化翻译之间的完全对等是不存在的,因而误译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误译根据错误的性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而该篇论文要研究的是文化性的误译,即在翻译过程中由文化因素的介入而造成的翻译缺憾或改写。文化误译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有意识文化误译和无意识文化误译。本文试以文化角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产生文化性误译的渊源进行探讨,同时把文化性误译现象作为一种即成结果作个案研究,指出其研究的意义所在。在探讨误译的渊源过程中通过与语言学视角和阐释学视角的比较,更凸显出文化视角的优势。正是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在文化源流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质性,是造成文化翻译中译者不能成功解码,造成无意识文化误译的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地方。而用阐释学的“前理解”理论来解释该现象,虽然可以得到全面的译者信息,但建立全面的译者数据库显得很艰难。而与之相对比的文化视角,以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因素构成的文化预设,在翻译活动中,为无意识误译提供了更深刻的文化理论根源。不仅如此,有意识的文化误译产生的根源,用文化视角方法来分析更显得有说服力。因为有意识的文化误译显然是译者有意为之的结果,这就牵涉到对译入语文化影响,译者主体性等问题。所以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视角去研究恰恰适应了这一要求。本文以文化翻译研究学派的理论家勒费维尔的理论为依托,以林纾和庞德的翻译作品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从译入语意识形态、诗学理论的创建、赞助人的影响,以及译者个人动机这四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有意识文化误译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质,并提出了有意识文化误译的研究意义:有意识文化误译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外国作品的传播,对繁荣该民族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在论文的结论部分,提出了翻译研究应以宏观和微观相统一,中西方理论相结合的文化视角,作为文化误译研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