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面试招生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uagn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国家选拔和造就人才的千秋大业。招生考试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能否保证新生质量的关键。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回顾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百年历史,招生考试制度几经更改,既有学校自主招生,也有全国统考统招。其中全国统考统招占主导地位,它为最大限度保证教育公平起了重大作用,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但是,不管如何改进,高考笔试的指挥作用依旧,学生仍受应试之苦,受到不少专家和民众的猛烈批评。200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高校以面试作为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打破了当前高考统招一统天下的局面,并得到多所高校的响应。“面试招生”由此走入国人视线,引起热烈的讨论。面试招生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面试招生的历史渊源、教育理论依据何在?它的公平性怎样得以保证?经济效率如何?能否推广并取代高考招生?等等问题有待系统研究解决。中外目前尚无人做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本文力图在多学科的视角下对高等学校面试招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以填补这一空白。本文的结构共分为七章,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第一章首先从“面试招生”在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出现谈起,提出有关面试招生的问题与研究意义,摆明基本研究思路:从纵向问题的提出(历史的回溯)到横向问题剖析(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政策学的观点)再到问题的解决(社会学的观点)。为了讨论的方便,作者先对口试与面试,面试招生与自主招生、大学与高校等概念作了一个界定。再在前人零星研究基础上,运用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对“面试招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第二章起,笔者将运用具体的学科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很容易想到的是历史学的观点。运用历史的方法,对高等学校面试招生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从历史的线索中印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高校面试招生所产生的影响。由于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高校是从外国引进而来的,与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几乎没有联系,所以研究中国高等学校的面试招生,必须从外国高校的面试招生说起。根据面试招生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时期、兴旺时期、衰退时期和复兴时期。第三章则探讨面试招生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高考,实行面试招生,反映了一种与高考统招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什么?它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有什么科学依据?等等问题有待于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回答。本章就教育评价科学的发展对招生考试方式的影响、面试招生的人才选拔和培养理念、大学的内在发展逻辑三方面来分析面试招生体现的教育理念。在第四章,笔者从政治学的视角认为面试招生是大学自治权与国家权力博弈的一次局部胜利,也是学校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一次胜利。对于这次胜利,笔者对众人关注的公平性问题赋予较多笔墨的分析,在详细分析面试招生与教育公平关系后,笔者构建了三方制衡的面试招生公平保证机制,并对未来面试招生公平保证机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第五章是分析面试招生的经济逻辑。作者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首先以威廉斯的经费分配模式为切入点,探讨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模式对招生政策的影响:官僚模式多采用全国统考统招制度;学院模式有办学自主权,招生按自己的方式,如面试招生、申请入学;市场模式多实行免试入学、开放招生制度。通过宏观的分析后,再致以具体的面试招生的市场经济分析和制度经济分析。认为,面试招生是市场经济行为,是为了在其两大市场──消费者市场和院校市场中获取更多优质资源,从而在院校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通过制度经济分析,上海高校招生改革必然要为制度变迁付出较高的成本和较大的代价。第六章是面试招生的政策分析。首先分析面试招生的政策价值取向,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再对其政策系统中的政策主体、客体和环境进行逐一分析,指出要使改革更加顺利必须在这三方面着手;最后用变革的深度、广度和层次三维组合理论来判断推广面试招生的可能性。认为面试招生属于变革深度较大、窄广度、院校层次的改革。这种改革常常能获得成功。但是如果要推广全国是极端困难的,因为这样会变成变革深度大、宽广度、高教系统层次的变革。这种改革的“否决点”最多,阻力最大。当然文中也指明,这也不是绝对的。原因很简单,除了变革的三维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起作用。例如政策实施的时间维度,政策实施的环境改变了,其难易度也跟着变。第七章则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先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现象,归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系统分层的四种态度(英才统一论、英才多元论、平等统一论和平等多元论),面试招生的三种生存方式,并揭示了面试招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之间的发展条件和空间。最后在结论部分用“面试招生是历史的进步、面试招生有助于教育公平与办学效益的提高、面试招生需谨慎实施”三个结论把前面多个学科的观点作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思路。
其他文献
1 引言风电机组选择是诸种因素、多指标综合优化的结果,首先需要对项目风资源进行详尽的论证,在比较机组发电能力等技术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组安全可靠性、设备价格及后
<正>俄罗斯近期陷入经济危机,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国外多种因素交织混杂,来势汹汹。自冷战结束后,欧盟与俄罗斯在关乎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与分
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各领域的变革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辅修专业是改革传统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经济学界关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内涵与外延的具体界定后,对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具体属性进行了辩证分析,强调了二者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和市场化趋势,面对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资源短缺、体制不顺、效率效益不高和生存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作为高等教育顶尖水
<正>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大众的就业水平,是事关民生的大问题,但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针对此,《国际融资》杂志记者在今年"两会"期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导,以当代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为研究对象,以近两年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特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
东北地区其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故乡;更重要的是又是多个王朝“龙乡”之地,因而东北地区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合理性问题是关系我国学费制度改革,高校办学自主权发展乃至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它同时也是考验我国政府职能完善,维系社会公平稳定的必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