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索和验证转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的普遍性及其存在程度。为此,以英汉的“口齿唇舌”转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跨语言的对比,以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认知转喻理论能否对“口齿唇舌”这一转喻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二、隐喻与转喻之间的连续体关系在该转喻中是否有所体现;三、这一转喻在英汉语中的表现是否具有普遍性;四、该转喻在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认知的共性。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将来源于词典的语料按语义进行分类,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口齿唇舌”转喻系统进行内部及外部的跨语言对比,通过定量的频率统计获取定性数据,由此得出研究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口齿唇舌—言语”转喻的表层转喻关系为因果转喻;其转体的选择是认知、交际等多种原则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隐喻与转喻之间的连续体关系在这一转喻中也有所体现。二、本文通过跨语言的对比研究发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口、舌”都是占据强势地位的转体,认知转喻理论可以对此作出合理解释。除“齿”以外,两种语言的“口唇舌”转喻系统都以“言语”为强势的转喻目标。这说明,相对于其他目标概念而言,“口腔器官”与“言语”的关系在人们的认知中更加突显,并为英汉两个民族所普遍认同。 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转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具体转喻的转体选择、转喻目标、所属类别及制约原则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一致的表现,这与人类大脑构造相同所导致的认知共性是相互印证的。鉴于散点研究的局限,本文的结论还需今后在转体、语种及语料范围扩大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检验。 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在综述国内外转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选题依据,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语料来源、主要内容及研究结论;第二章系统陈述了本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内容,包括转喻的定义、转喻与借代及隐喻的区别、转喻的分类及转体选择的制约原则;第三章运用第二章涉及的转喻理论对英汉的“口齿唇舌”转喻进行认知上的分析和解释;第四章对英汉“口齿唇舌”转喻中体现的隐喻和转喻的连续体关系进行归类和说明;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对英汉的“口齿唇舌”转喻系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跨语言对比,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