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由来已久,这种人为的分割使城乡差距日益扩大,进而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的发展急需高素质的人才,但落后的农村又无法吸引人才。与此同时,高校的扩招使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显。通过行政引导,让广大毕业生到广阔的农村建功立业,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双赢战略决策。2008年,中央作出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个决定被民间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
如何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是近两年来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代表的佛山市农村,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待遇相对优厚,对大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一般不存在“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因此,研究佛山市大学生村官的管理问题,是在“下得去、留得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如何让其真正扎根农村,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并为最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出应有的贡献的课题。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两种方式对课题展开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关于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然后,以佛山市大学生村官管理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案设计上,本文借助佛山市委组织部的专题调研进行资料的初步收集,在此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的需要,在佛山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资料收集。最后,根据掌握的资料,运用公共政策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佛山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认为,佛山市大学生村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尴尬;二是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招聘的封闭性;四是薪酬管理不科学;五是管理职责划分不合理。导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层面的原因,有佛山市政府方面的原因,还有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原因。国家层面的原因主要有法律规定的限制、大学生村官政策目标的冲突、政策的漏洞以及政策的逆激励等;佛山市政府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对村委会干部缺乏培训和指导、存在排外思想以及齐抓共管的行政管理认识误区;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原因则主要表现在岗位综合能力的欠缺和人际能力的不足两方面。根据上述问题和原因分析,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对佛山市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对策建议:首先,修改调整国家法律政策:一是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解决非户籍大学生村官的参选资格问题;二是重新设计政策方案,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其次,改进佛山市各级政府的管理:一是根据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多层次的激励机制;二是摈弃排外思想构建完全开放的用人机制;三是下放管理权到村委会使管理和使用实现统一。最后,大学生村官自己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胜任能力:积极积累农村工作方式方法,锻炼提升沟通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