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叙事性——评保罗·利科的叙事理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评论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Ricioeur,1913-2005)的叙事理论。这一理论旨在从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的交叉中研究时间性与叙事性的关系,从而为时间性的疑难提供一种解答。时间性的疑难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宇宙学时间观和心理学时间观之间的对立。利科把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情节理论与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关于叙事行为的三重模仿功能的理论,他称之为“叙事的诗学”。“叙事的诗学”赋予时间以叙事性,产生了“被叙述的时间”这一新的时间概念,它消除了宇宙学时间和心理学时间的对立,并且把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统一起来。不过,叙事理论并不能彻底解决时间性的疑难,而且还留下了新的疑难,其中最主要的疑难是叙事同一性。对叙事同一性问题的思考使利科叙事理论的重心从时间性转移到叙事性。叙事同一性问题一方面揭示出从叙事角度解决时间问题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则标志着利科的叙事理论是向他的哲学思考的主要目标——自我理解问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们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从时间性的疑难入手,分析两种对立的时间哲学(宇宙学时间和心理学时间)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考察时间性与叙事性的关系这一问题域的形成。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叙事的诗学”,首先分析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话语与现实的关系,其次阐明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时间性与叙事性的关系,由此可以了解利科如何从叙事性的角度来回应时间性的疑难,最后展现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怎样通过三重模仿功能塑造人类的时间经验。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论述时间的叙事性所产生的新疑难——叙事同一性问题及其在实践层面上的意义。最后,我们将联系利科哲学的主要方法和主要问题——现象学的解释学方法和自我理解问题,评价叙事性问题在利科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苏联解体后,我们开始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并力求摆脱政治化影响,从而开始客观评价其功过是非。深思熟虑、仔细斟酌之后,我们发现,
学位
广西北海水彩画作为北海美术界的中坚力量,为北海乃至广西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对广西北海水彩画漫长发展历程的追溯,分析归纳出北海水彩画发展的四个主要时期。
在整个宋学中,南宋浙东事功学派是一极具光彩的流派,与当时的显学—程朱理学、陆氏心学相鼎足。史学界一般认为,浙东事功学派以吕祖谦、陈亮、叶适等人为代表,吕祖谦的经世思想带
对粉末装载量对W-Ni-FemIM合金喂料的粘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喂料粘度随粉末装载量的升高而增大,但不同粉末装载量喂料的应变敏感性因子基本一致,呈现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