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评论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Ricioeur,1913-2005)的叙事理论。这一理论旨在从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的交叉中研究时间性与叙事性的关系,从而为时间性的疑难提供一种解答。时间性的疑难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宇宙学时间观和心理学时间观之间的对立。利科把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情节理论与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关于叙事行为的三重模仿功能的理论,他称之为“叙事的诗学”。“叙事的诗学”赋予时间以叙事性,产生了“被叙述的时间”这一新的时间概念,它消除了宇宙学时间和心理学时间的对立,并且把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统一起来。不过,叙事理论并不能彻底解决时间性的疑难,而且还留下了新的疑难,其中最主要的疑难是叙事同一性。对叙事同一性问题的思考使利科叙事理论的重心从时间性转移到叙事性。叙事同一性问题一方面揭示出从叙事角度解决时间问题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则标志着利科的叙事理论是向他的哲学思考的主要目标——自我理解问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们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从时间性的疑难入手,分析两种对立的时间哲学(宇宙学时间和心理学时间)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考察时间性与叙事性的关系这一问题域的形成。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叙事的诗学”,首先分析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话语与现实的关系,其次阐明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时间性与叙事性的关系,由此可以了解利科如何从叙事性的角度来回应时间性的疑难,最后展现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怎样通过三重模仿功能塑造人类的时间经验。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论述时间的叙事性所产生的新疑难——叙事同一性问题及其在实践层面上的意义。最后,我们将联系利科哲学的主要方法和主要问题——现象学的解释学方法和自我理解问题,评价叙事性问题在利科思想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