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豆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豆(Canavalia ensiformis)耐抗旱、耐炎热和土壤瘠薄、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点,广泛种植于美国西南部、拉丁美洲、非洲,印度西部等地区。本文开展了剑豆生物学特性、病虫害观测及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对生长节律、光合生理、栽培模式、适生性等方面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剑豆从现蕾至花朵开放大约需要25~45天,剑豆单荚的形成过程可分为荚壳伸长期,鼓粒期和成熟期,荚壳伸长期一般历经25~35天,鼓粒期一般历经15~30天,成熟期一般历经20~40天。剑豆花粉为环状三孔沟类型,是辐射对称的扁球形单粒花粉,属于大孢粉。   2、4月份在室外播种有利于剑豆的生长与结实,平均株高为248.48cm,平均地径可达到14.33mm,且单株结实量最大,平均每株可达到16.55个。   3、根据对实测光合光响应曲线数据的拟合,剑豆的光补偿点为102.06umol·m-2·s-1,光饱和点为837.34umol·m-2·s-1。剑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出现在10:00,为25.48umol·m-2·s-1,13:00出现波谷,即“光合午休”现象,到14:00出现当日第二个峰值(15.57 umol·m-2·s-1)。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对剑豆净光合速率日变的直接效应最大,气孔导度和气温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的直接效应呈负相关。   4、在温室种植的剑豆,其主要虫害为红蜘蛛和蓟马;在大田种植的剑豆,其主要虫害为台湾黄毒蛾、蓟马、盲椿等。目前,只观察到丛枝病一种病害。   5、剑豆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剑豆在行距为1.2~1.4m之间,株距在0.6~0.8m之间时生长最好,且剑豆的单株产量最高。水平架比三角架更适合剑豆的生长和结实。采取三脚搭架方式,行距为1.2m,株距为0.4m,豆荚产量最大,达到3.21×105个/公顷。   6、不同坡向对剑豆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阳坡更有利于剑豆的生长和结实。据目前研究推断,光照为影响剑豆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原因。   7、种植于海口东山与雷州白沙的剑豆地径粗细相差不大,明显比种植于增城宁西的粗。但种植于增城宁西的剑豆结实量却明显比海口东山与雷州白沙的剑豆高。   8、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水平范围内,剑豆单株结实量最高的组合为氮浓度为18g,磷浓度为27g,钾浓度为4g;剑豆最佳株高生长条件为氮浓度为18g,磷浓度为0g,钾浓度为12g;剑豆地径最佳生长条件为氮浓度为18g,磷浓度为18g,钾浓度为4g。
其他文献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尤其是UHF(Ultra High Frequency)RFID技术正在军事后勤管理、装备保障维护、民用物流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11年我国颁
香蕉(Musa acuminata AAA group,Cv.Carvendish)果实“青皮熟”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失调现象,即在果实后熟过程中果肉正常变软,果皮不能正常褪绿。香蕉在24℃以上后熟出现“青皮
亚洲栽培稻具有2个亚种,即籼亚种和粳亚种,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配的杂种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由于籼粳杂种F1普遍表现育性偏低,产量优势难以发挥。所以克服籼粳杂种F1的不
随着LCD面板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及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LCD的市场需求正在稳步攀升,成为拉动电源管理IC的一个重要因素,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将在下游整机需求的带动下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分析设计了一款电流模式的PWM控制降压型DC-DC变换器。它采用UMC 0.6μm BCD工艺制程,适用于4.5V至28V的输入范围,内置的LDO模块可为整个芯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电流模式控制使系统
本论文通过分析电容式微加速计中的时序电路,以及锁相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容式微加速计的低频率抖动、低功耗的电荷泵锁相环电路,利用华润上华0.5μmCMOS工艺参数设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原产北美,是我国最为严重的菊科入侵物种之一,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危害。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为瑞香科沉
Rac/ROP(Rho-related GTPase from plants)是植物中唯一的参与信号转导的小G蛋白家族。通过研究发现,ROP GTPase作为一种分子开关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调节各种各样的生理
近年来,单分子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工具,为揭示复杂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开辟了新途径。单分子技术主要可分为单分子荧光和单分子操纵技术两大类。作为一类新型的单
环二鸟苷(c-di-GMP)是细菌中广泛存在的第二信使分子,参与调节包括细菌毒力基因表达,入侵宿主,生物被膜形成等多个细菌的生物学过程。它是由一类被称为二鸟苷酸环化酶(DGC)通过
论文简要概述PCI系列总线的发展历程,PCI Express总线的优势,介绍PCI-SIG的PCI Express 1.1规范,详细讨论PCI Express物理层(Physical Layer)电路设计。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8B/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