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初“底层”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很多学者对其术语的有效性进行了诸多阐释和批评,然而却始终显得模糊、含混、暧昧,甚至歧义丛生。本文首先从“底层”概念的论争入手,揭示现代性话语笼罩下“底层”的实质,进而通过对底层叙述主体和叙述误区的分析和阐释,阐明底层叙述所应当坚守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现实主义立场。作为现代性话语笼罩下的“弱势群体”,“底层”自身无法完成对自我的本意阐释,于是,众多的批评家纷纷以肯定或否定的阐释试图对“底层”和“底层如何被叙述”等问题进行深度研究。而在底层叙述的文本实践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在认识与表达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比如道德虚构、美学脱身或丑化戏谑、伪苦难叙述、单向度写作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底层叙述的健康发展。所以在今天,我们有必要重建知识分子立场,重提人道主义关怀在底层叙述中的重要性,以一种平视的视角来观照当代中国底层民众的生存境况,以人本主义的关怀和同情,全方位展示底层民众的精神面貌,进而上升到人性、个体价值等层面,折射出底层以及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现实、思想状态和精神实质,最终达到对底层精神信仰的呵护,让人道主义真正成为底层叙述的精神支撑。新世纪以来,许多底层叙述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底层叙述可以抵达的高度与深度,看到了人道主义在当代语境中进行底层叙述的新的发展可能和越来越宽广的空间,同时也看到了现实主义底层叙述的巨大力量。无论是在底层作品内容的激进性和批判性上,还是在形式的实验性和探索性上,现实批判都应成为底层叙述的重要表达立场。通过四个部分的论述,大致勾勒了底层叙述在现代性话语语境中的存在背景、目前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最终得出的是底层叙述不可或缺的两翼——人道主义精神关怀和现实主义表述立场。在现实主义的沃土上,底层叙述将继续探索人的存在的可能性和文学形式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