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时代来临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拓展,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伴随着供给侧、一带一路等系列政策的推行,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入中低速,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依托不同的资源优势及环境形成了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产业地域差别化发展趋势更为深刻。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产业发展趋于两极化,发达国家凭借前沿的技术及研究成果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领导地位。因此,以科技服务产业为代表的技术性产业战略地位凸显。调整产业结构向技术化、效率化方向发展、提高技术服务产业与其他部门关联程度,成为未来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对我国区域科技服务业产业结构差异及其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差异入手,采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1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数据,将各省份按行政代码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并对各区域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差异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我国未来科技服务产业整体结构升级、促进各区域科技服务业平衡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在区域间科技服务业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中,从产业基础结构、生产效率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并综合各项产业结构指标采用多维标度法进行区域间差异分析。首先整理我国各区域科技服务业5项产业基础结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各区域现阶段科技服务业产业基础结构现状有直观的认识及了解。从各指标的数值比较来看,华东、华北经济发达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在区域间有较明显优势,西南、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区域科技服务业的基础结构在区域间处于劣势;其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各区域科技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构建DEA模型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各区域科技服务业生产效率均未达前沿面且呈现不均衡状态。基于上述分析,引入多维标度法(MDS)构建距离模型进行区域间科技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感知图结果显示,华东、华北、华南等产业结构发展较好的区域科技服务业差异较大,而西北、西南、东北等发展较落后区域产业结构相似性较大,区域间科技服务业存在一定差异。在区域间科技服务业产业关联差异分析中,从最终需求诱发效应、交叉关联响应、关联波及效应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并整合各项产业关联效应构建三维坐标图,定义矢量距离分析区域间科技服务业产业关联的差异性。首先,选取消费、资本形成、省外流出及出口等方面的需求项,计算各区域科技服务业的需求诱发及依赖程度并给出区域间排名,结果显示除在华北,出口项为主要需求诱发项外,其余区域中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项为主要需求诱发项的结果;其次,以地区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进行区域间交叉关联效应分析,分别计算各区域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率、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最终消费率并给出区域内排名及针对科技服务产业进行的区域间排名,结合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分析现阶段区域间科技服务产业用于中间需求及投入的比重情况并按直接交叉效应规则归并产业群,得到除东北属于关联性较强的中间产品型产业群、西南属于关联性较弱的最终需求基础型产业群外,其余四个区域科技服务业均属于占比最高的最终需求型产业群的结论;第三,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模构建产业波及效应分析,计算加权影响力系数及加权感应系数从区域内及区域间比较交叉研究区域科技服务业产业波及效应。得到在我国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下,各区域包含科技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群对国民经济生产变动的影响及感应程度均有待提升,且科技服务产业在对国民经济生产变动的感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的结论;最后,整合三项产业关联效应构建三维坐标,计算矢量距离定量分析各区域科技服务业产业关联的差异性,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华东、东北、华南科技服务业关联性较强,华北、西北、西南关联性较弱。区域间科技服务业产业关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遵循系统的研究结果,基于大量对科技服务业产业结构及产业关联的区域差异研究,本文得出我国区域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存在规模较小、生产效率较低、关联性有待提升等结论。提出我国各区域科技服务业应分析自身产业结构、关联特点,着重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进行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关联性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注重区域间产业联动特征,利用地缘优势构建区域产业集群化,以缩小我国科技服务业区域差异,促进科技服务产业整体向高效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