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是以农民为创作主体,吸收了侗族刺绣、剪纸、服饰等民间传统美术的表现手法,借鉴了一些专业美术的技法,创作出的具有构图大胆、造型夸张、色彩鲜亮等特征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形式。它肇始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绘制的宣传画,先后经历了“宣传画”、“农民画”和“风情画”三个发展阶段。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宣传画”、“农民画”和“风情画”统一于当代民间绘画的范畴中。论文选取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更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场域中来考量,深刻分析其与当地文化生态背景、地理条件、审美认知的关系,力图揭示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如何赋予绘画不同的意义,以及为何赋予绘画这样的意义。通过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的深描,提供一种对地方生活的解读。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创生于特定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1973—1978年的宣传画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被纳入到群众性的运动中,使得国家话语在民间得以表达,达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目的。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审美趋于多元化,经济领域的市场价值观念开始渗透到民间绘画领域,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民画的创作将国家宏大时代话语和地方微观日常生活相结合,立足于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成为各类画展和绘画市场的新宠。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民画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走向式微。然而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同样给民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人们在重估乡土社会的传统资源中,认识到民间绘画艺术对民族文化的延续和表征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侗族风情画得到转型与再生,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表征符号。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历经兴衰,随着时代语境的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民族的意义流变过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不再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文化符号,它所表征的意义和意指的意象超越了地方而融入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