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严重,并发症多,进展迅速,临床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内科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生存率低。肝移植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肝源短缺、费用昂贵、术后护理等问题,只有少数患者可从中获益。人工肝支持系统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通过暂时的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其中血浆置换因疗效确切、操作方便、设备要求简单,而成为国内过去几十年人工肝治疗的主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同期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确定其治疗特点,并探讨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有关因素,为其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0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浆置换组94例,内科综合治疗组114例,随访90天。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变化,明确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明确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通过对比两组患者28天、90天的短期病死率及90天平均死亡时间,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明确血浆置换的治疗特点和对生存结局的影响。本研究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3-Q1)]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将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室指标 血浆置换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下降(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白蛋白、血清钠均升高(P<0.05)。2.不良反应 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共发生34次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15次,寒颤10次,低血压5次,肢体麻木3次,抽搐1次。3.生存分析 随访28天,血浆置换组死亡30例,对照组死亡38例,对比两组28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天,血浆置换组死亡43例,对照组死亡51例,对比两组90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组90天平均死亡时间为18.7天,对比对照组15.9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加急性肝衰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其次为感染和出血,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4%vs56.8%;20.9%vs29.4%;11.6%vs13.7%;P>0.05)。我们根据患者年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值及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做分层分析,发现各亚组90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肝性脑病≥Ⅱ级、肝肾综合征,为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浆置换可以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降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2.血浆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模式,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低血压、肢体麻木、抽搐。3.血浆置换无法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生存结局。4.低蛋白血症、肝性脑病≥Ⅱ级、肝肾综合征为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为解决非簧载质量增加导致电动轮汽车平顺性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与电动汽车相匹配的内置半主动悬架的新型轮边驱动系统。全面分析了该类电动轮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不确定性
阐述了冷饮专用植脂末生产的基本原理,主要关键技术条件的选择。以较优的配方,最佳工艺条件生产出冷饮专用植脂末。将冷饮专用植脂末应用于高、中低挡冷饮中具有优良的品质,
本实验采用不同的护绿剂及不同的保鲜液,分杀菌和不杀菌两种操作,对蕨菜保鲜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将蕨菜在95℃的0.5g/kg果蔬护绿剂溶液中漂烫3min后,用保鲜液浸泡2hr,保鲜液
目的:评价GM1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GM1治疗组26例,用GM1 100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21d;对照组30例,用胞二磷胆碱1.0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21d.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CNF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BI)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病人CNFD
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是近年在离子注入技术基础上发展的新型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本文简要介绍多功能离子束增强沉积设备和应用技术研究,设备具有金属离子注入、气体离子注入、离子
患者,男,35岁,因“发现肾上腺增生14年,婚后不育4年”于2018年12月23日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市同济医院)。患者14年前因双侧腰背部不适在
目的:研究可乐菲丽露AP-XTM这种新型材料在磨牙充填中的可用性.方法:选用可乐菲丽露AP-XTM、银汞合金分别充填130颗磨牙Ⅱ类洞,观察其一年半后的疗效.结果:可乐菲丽露AP-XTM较银汞合金具有良好的临床操作性,在获得理想的邻接点和边缘封闭性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乐菲丽露AP-XTM是银汞合金理想的替代材料.
处于当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建设,千村一面、盲目照搬城市建筑形式等问题十分突出,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先生对此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并在台湾、大陆进行了试点建设。本文以谢
一个生化样品的检测,从静脉采集、血清分离集中上机到分析结束往往需3~5h,其放置时间长短对生化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1].我们在深圳迈瑞BS-300型生化分析仪上观察了ALT、GLU、TP、ALB、UA、Cr、BUN等7项结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