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齿磨耗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指在没有龋坏及外伤的情况下牙齿表面硬组织丧失的现象。天然牙在口内行使功能时,上下颌牙体组织间会发生摩擦,从而上下颌牙齿就会产生磨耗,那么就有可能造成牙本质暴露、牙齿敏感、继发垂直距离降低等一系列问题[1]。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这种不可逆的牙齿磨耗已成为继龋齿、牙周病之后的又一高发口腔疾病。影响牙齿磨耗的因素很多,诸如性别、年龄、饮食、牙列功能运动、牙体自身组织等等,但牙列缺损特别是余留牙的功能状态对牙齿磨耗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牙列功能等级分类系统是Nijmegen大学研究人员根据天然牙数目、牙齿分布形式及咬合对数提出的一种牙列分类系统[2]。该分类系统按照牙列、单颌、前牙、前磨牙、磨牙水平划分为I-V五个级别,各个级别均设定了标准。再根据二分法来一分为二,对牙列进行记数。满足每一水平标准的记为1,否则为0。在欧洲,DamyanovND利用该系统对保加利亚成年人进行了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在亚洲,Nguyen TC和张倩也利用其分别对越南南方及中国山东省成年人进行了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很好的反映牙列的功能状况[2-8]。目的: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2年7月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257名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结合牙列功能等级分类系统来研究影响牙齿功能面磨耗的因素,重点在于探究牙齿功能面磨耗程度与牙列缺损及其功能状况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Smith and Knight牙齿磨耗指数(OTWI)对257名修复患者5930颗牙齿功能面的磨耗程度进行检查并记录,通过对患者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然后按照牙列功能等级分类系统进行分级,通过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牙齿功能面磨耗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受试者牙齿功能面磨耗及牙列情况的描述性分析在这257名受试者中,全牙列平均功能面磨耗指数为1.44±0.46,平均牙齿数量为23.1±6.4,平均咬合对数为5.1±2.9。最高牙齿功能面磨耗指数出现在男性磨牙(1.574±0.567),最低功能面磨耗指数出现在女性前磨牙(1.319±0.469)。2.受试者牙齿功能面磨耗与性别及年龄分析257名受试者中,男性比女性的牙齿功能面磨耗更严重,年龄大的患者牙齿功能面磨耗更严重(P<0.05)。3.受试者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咀嚼习惯及动态咬合接触形式分析在257名受试者中,有133名(52%)受试者有偏侧咀嚼习惯,其中77名(30%)为右侧咀嚼习惯,56名(22%)为左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与牙齿功能面磨耗相关(P<0.05),即习惯侧牙列功能面磨耗较非习惯侧严重,进一步分区研究显示主要是习惯侧的磨牙合面磨耗严重(P=0.038<0.05)。所有的受试者中,在左侧,23名(8.9%)受试者为尖牙保护合,213名(82.9%)受试者为组牙功能合,21名(8.2%)受试者无法测量;在右侧,22名(8.6%)受试者为尖牙保护合,217名(84.4%)受试者为组牙功能合,18名(7.0%)受试者无法测量。组牙功能合磨牙区牙齿合面磨耗要比尖牙保护合磨牙区牙齿合面磨耗严重(P <0.05)。4.受试者牙齿功能面磨耗与牙列缺损状况分析牙列功能等级分类系统的所有分类水平中,只有―上下颌≥10颗牙齿‖的水平与牙齿功能面磨耗有关(P=0.001<0.05);在上下颌<10颗牙齿的受试者中,其前牙和前磨牙的功能面磨耗比上下颌≥10颗牙齿受试者的前牙及前磨牙的功能面磨耗更严重(B<0,P<0.05),上下颌≥10颗牙齿受试者前牙标准回归系数B的95%可信区间为(-0.47,0.06),前磨牙标准回归系数B的95%可信区间为(-0.40,0.02)。结论:1.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年龄和性别显著相关,年龄越大磨耗越严重,男性比女性的牙齿功能面磨耗更严重。2.在偏侧咀嚼侧的牙齿功能面磨耗更严重,建议有偏侧咀嚼习惯的患者尽量纠正不良习惯,以减少牙齿的磨耗;组牙功能合磨牙区牙齿合面磨耗要比尖牙保护合磨牙区牙齿合面磨耗严重。3.上下颌牙列少于10颗牙齿为增加牙齿功能面磨耗的危险因素,当上下颌小于10颗牙齿时,牙齿功能面磨耗会显著增加,提示临床医生应早期有效地修复患者的缺失牙,尽可能恢复牙列的功能完整性,从而降低牙齿功能面磨耗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