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评估柚皮苷在体外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的生长、产酸、产糖和黏附四种毒力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潜在防龋机制。方法:1.通过液体稀释法测定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生长曲线、最低生物膜形成抑制浓度(MBIC50)和最低清除已形成生物膜浓度(MBRC50),评估柚皮苷对6种菌浮游和生物膜状态的生长的影响;2.测定柚皮苷作用前后pH差值(ΔpH)变化,绘制动态产酸曲线,评估柚皮苷对6种菌浮游状和生物膜状态的产酸的影响;3.蒽酮-硫酸法测定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和黏放线菌三种主要产糖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IEPS)能力的影响;4.玻壁法测定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和黏放线菌三种细菌黏附于倾斜试管的能力的影响。结果:1.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的MIC分别是1、0.5、0.5、0.5、1、1 g/L;MBC分别为2、1、1、1、2、2 g/L:MBIC50分别为2、2、4、1、2、2 g/L;MBRC50分别为4、4、8、4、4、4 g/L,对浮游菌和生物膜的生长均存在抑制作用;2.柚皮苷能抑制上述六种菌浮游和生物膜状态下的产酸过程,柚皮苷MIC、1/2 MIC浓度均可抑制6种菌的产酸过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趋势;产酸曲线结果示,6种细菌在MIC、1/2MIC浓度pH降低趋势显著;3.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在MIC、1/2 MIC浓度、血链球菌在MIC浓度即可抑制其合成IEPS,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柚皮苷在MIC及以下4个浓度时可抑制变形链球菌、黏放线菌的黏附过程,呈现剂量依赖趋势,在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柚皮苷能够抑制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浮游状态的生长、产酸、产糖和黏附,显示出能有效抑制、清除生物膜和抑制生物膜产酸过程,了解了柚皮苷防龋的药理作用和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