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是中国多党合作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理论需要,是应对西方国家多党轮流执政、政党相互倾轧挑战而进行的理论创新。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实践的路径优化,关乎中国政党理论自信的彰显,关乎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关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积极性的发挥。研究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及实践,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政党关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和冲击的自信。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动态研究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沿革,认真梳理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特征与实践价值,深刻总结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实践成就、基本经验,深入剖析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实践的现实困境及成因,进而探索可供选择的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实践的优化路径。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是在中国特定背景和历史逻辑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根植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实际的多党同心合作指导思想,“求同存异”是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合作这一发展历程的不变主题。通过党际关系视角、执政方式视角、监督机制视角,综合比较分析中西方政党理论和实践的差异与特点,呈现出合作共赢与零和博弈、执政参政与轮流执政、互相监督与恶斗扯皮的本质区别;在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主体力量,它们既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关系,又有领导与接受领导、执政与参政、合作与诤友的关系;它们既有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共同点,又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了生死与共的政治命运共同体。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实质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多维性与和谐性相统一、平等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的主要特征。当前,面对新挑战、新局势、新常态,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实践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政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政党能力在建设中表现不平衡、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的动力不足。对此,研究从推进政党文化认同、加强政党自身建设、提高政党协商效能三个方面为切入,系统优化了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