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2-12岁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调查,探讨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年龄、性别、饮食偏嗜、病程、分期等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并研究皮肤生理参数PH值、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值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其严重程度随皮损严重程度变化的情况,以指导该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设计出问卷调查表,并以封闭式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调查内容包括:一、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生产史、喂养方式、饮食偏嗜、病程等;二、参照EASI评分,对就诊病人的皮损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包括受累面积、临床特征;三、观察记录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包括皮疹颜色、形态、患者面色、舌质、舌苔、唇、二便、出汗、脉诊等情况,来判断其中医证候分型;四、利用皮肤测试仪测试患者前臂屈侧皮损处和非皮损处的TEWL、PH值、含水量。为减少人为原因引起的误差,所有调查问卷均由本人完成。然后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归纳、总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在6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中医证型分为5型,其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血虚风燥型、湿热兼夹脾虚型、血虚风燥兼夹脾虚型;其中脾虚及其兼夹证占47.76%,为最常见证型。(2)年龄、性别、遗传过敏史、喂养方式与中医证型分布无关。病程、分期、饮食偏嗜、皮损严重程度、皮肤屏障异常程度等因素与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3)湿热蕴结型以急性期多见,主要见于0-3月,脾虚湿蕴型主要见于亚急性期,病程以3月-1年为多;血虚风燥型多见于慢性期,发病率随病程增加有上升趋势。(4)中医证型分布与饮食偏嗜有关,湿热蕴结型以嗜肥甘之品最多,脾虚湿蕴型以食生冷食物多见。(5)三组中医证型的皮损总积分有显著差异,以湿热蕴结型最高。红斑积分在湿热蕴结型中最高,干燥积分在血虚风燥型中最高。(6)皮损区TEWL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蕴结型>脾虚湿蕴型>血虚风燥型,与EASI总积分呈正比,不同中医证型的PH值、含水量差异无显著意义。(7)非皮损区TEWL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虚风燥型>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与干燥积分呈正比,不同中医证型的PH值、含水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在对67例2-12岁特应性皮炎患儿进行中医证型的研究中,发现除具有三种单一证型,也存在兼证,说明中医证型的复杂性。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程、分期、饮食偏嗜等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遗传过敏史等无关。在研究中医证型与皮肤屏障参数相关性方面,发现中医证型与TEWL有相关性,皮损区TEWL随病情严重程度变化而变化,非皮损区TEWL与干燥积分有显著相关性。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评价病情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