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病理类型,深入了解其组织病理学形态特征,探讨其嗜神经侵袭(PNI)与患者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2.探讨ACC嗜神经侵袭的可能机制,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回顾性研究1983-2007年间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42例ACC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大小、症状、形态学特点、嗜神经侵袭和临床TNM分期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2例ACC石蜡标本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酪氨酸激酶受体Ret及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42例ACC中,女性25例,男性17例;年龄范围22-74岁,平均年龄为47.29岁。发生于大唾液腺的肿瘤有18例,小唾液腺的肿瘤有23例,其他部位1例,腭腺是最常见的部位。疼痛是比较常见的症状,54.76%的病例有疼痛表现。30例出现嗜神经侵袭,侵袭率为71.43%,其中2例出现血管侵犯,1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初步诊断为ACC的有9例,诊断为恶性多形性腺瘤或恶性涎腺肿瘤的有11例;诊断为多形性腺瘤的有6例;诊断为牙龈癌有2例,其余未诊。TNM分期显示,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13例,Ⅳ期16例。ACC的嗜神经侵袭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的嗜神经侵袭强于Ⅰ+Ⅱ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型、实性型的嗜神经侵袭强于筛状型,筛状型与管状型之间、筛状型与实性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型与实性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肌上皮细胞标记物SMA及雪旺氏细胞标记物GFAP共同表达于ACC的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胞浆中;GDNF、Ret均在ACC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呈阳性表达;在神经纤维中GDNF呈阳性表达,而Ret呈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Ki-67在ACC肿瘤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统计显示,在ACC肿瘤细胞中,GFAP、GDNF的表达与嗜神经侵袭、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et的表达与嗜神经侵袭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Ki-67的表达与嗜神经侵袭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GDNF与GFA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7,P<0.05),GDNF与R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6,P<0.05),而GDNF与Ki-67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1.嗜神经侵袭为ACC特有的生物学行为,其发生率较高。且与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密切相关。神经受累症状是ACC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典型的疼痛、麻木症状者,临床较易诊断。2.ACC嗜神经侵袭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组织病理学基础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向神经的雪旺氏细胞分化,GDNF和肿瘤细胞上的相应受体Ret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向神经的迁移。GDNF、Ret所参与的信号途径在ACC嗜神经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3.GDNF及其受体Ret有望成为评价ACC嗜神经侵袭的指标之一,通过检测GDNF及其受体Ret在ACC肿瘤细胞的表达,了解ACC嗜神经侵袭的情况,以期早期发现神经侵犯,指导临床治疗。并可以通过影响GDNF的信号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神经侵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Ki-67可以考虑用来评价ACC的进展情况,其与嗜神经侵袭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