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运动所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形式主义的首要代表和主要发言人什科洛夫斯基在其1917年撰写过的一篇著名论文中被正式提出。在《作为艺术的手段》里,什科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什科洛夫斯基,2002:187]这里所提到的“反常化”即“陌生化”,是解答什科洛夫斯基提出的关于艺术的目的、艺术的手法以及艺术是什么等重大问题的关键。同文学创作一样,文学翻译也是一种审美艺术,它打破了语言壁垒,传递了精神财富,让译文读者领略到外国文学作品的精妙,进而了解熟悉异域文化。因此,作为文论的“陌生化”理论也应该被用来指导文学翻译,帮助译者有意识地保留文本中的“异质”成分,最大限度地保存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加译文读者“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引起他们对异域文化因素做进一步解读的兴趣,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日益平等的交流。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文学翻译终究有别于文学创作,译者游走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时总要受制于一些规则的约束,因此,在再现原文陌生化现象时,尤其应该注意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二维关系,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边城》风格独特,曾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时至今日还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和追捧。无论是式样繁多的修辞手法、浓郁质朴的地方特色,还是寓情于景的景色描摹,所有这些都是散落在整部作品中宝贵的“陌生化成分”。因此,如何将这些“特色”恰当地传递到译本中并被译语读者接受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本的生命力。故而本文将《边城》及其英译本The Border Town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陌生化”实例进行分析对比,探讨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成分”的再现,这将有助于丰富陌生化翻译的研究素材,实现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推进翻译理论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陌生化翻译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陌生化理论与文学翻译的关系,论证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边城》的戴译本为主要分析对象,借助对作品中形式再现的研究和剖析,探索陌生化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实际运用。最后,本文将对国内陌生化翻译的研究和应用做一反思,探讨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总之,译者要兼顾语言和文化,充分考虑形式和内容的相关性,只有“陌生”有度、“合情合理”的译本才能受到目标读者的欢迎,经得住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