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贝尔·霍克斯在《女权主义从边缘走向中心》一书中所说:女权主义从政治上说是女性反对性别压迫,争取男女平等的一次运动.(霍克斯,1984:26)而爱莲娜·肖瓦尔特在她的《走向女权主义诗学》一书中,从文化角度来定义女权主义,即"自觉地关注并赞美女性独特的、传统的价值观念、信仰及行为特点."(肖瓦尔特,1985:131)黑人女性的女权主义思想与主流文化妇女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上美国黑人女性遭受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她们对这种双重压迫深恶痛绝,迫切想改变这种境遇.由于她们处于社会的边缘,所以对于黑人女权主义来说,她们更注重妇女群体的解放而非个人的解放,注重文化上的解放而非政治上的解放.因此,她们更关心种族内部特殊的女性文化价值,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妇女的文化价值.她们提倡的是种族文化女权主义.只有这样,她们才可能既主张妇女的权利和价值,又不与自己的种族相脱离.美国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并极力以这种方式护持和弘扬黑人文化.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凸显性别、种族和文化.她坚定不移地把目光聚焦在历史上和文学上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中——黑人女性及她们的世界.她认识到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历史上的独特作用——不仅是使黑人社会凝聚的"胶水",而且是"焦油"——是一种神圣的元素.她们必须是航行的"船只",同时又是"避风港",既要承担养家的重任,又要抚育子女.黑人妇女这种独特的、传统的文化或美德使莫里森非常着迷.因此莫里森在几乎所有她的作品中都强调这一主题.因此她可以被称作是一个"种族文化女权主义者."此外她的小说不再否认白人文化,不再控诉白人文化对黑人思想的侵蚀,而是力图以一个作家敏锐的洞察力找出黑白两种文化的精华以相互补充,并使它们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塑造出更完美的美国黑人和黑人女性.作为一个现代的黑人女性,她特别强调联系自己祖先的历史,继承黑人传统文化,并以实际行动为其它黑人妇女做出了表率.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表现的正是种族文化女权主义思想.该书的情节围绕两个黑人妇女内儿和秀拉的关系而展开.内儿是一个因袭传统文化的黑人妇女,遵守黑人社区的一切准则.在家相夫教子,尽职尽责.而秀拉是一个蔑视传统幸福的黑人女性,她一生无悔地寻找自我,发掘自我,意志坚定地踏上一条泥泞的人生之路.她们的朋友关系最终破裂,秀拉英年早逝,内儿则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具有悲剧意义.然而小说结尾内儿顿悟到了她离不开秀拉,标志着她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似乎又给人以希望.小说中还有一个过目难忘的人物,夏娃——秀拉的外祖母.她是"船和港口"的最好诠释,代表了黑人女性的过去和黑人传统文化.论文拟从种族文化女权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秀拉》的几个主要人物,诠释它的主题及其新意.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引论第一章 夏娃——黑人女性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夏娃是传统黑人妇女"船和港"的典型代表,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性格.以前小说或电影中的黑人老妈妈形象都是体格健壮、肥硕,虔诚、坚忍而任劳任怨,人物较单纯.而这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夏娃较复杂.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矛盾的位置上,她是黑人家族中的女家长,就像父权制社会的男家长一样统治着一切,决定着儿女的生活,是对父权制的颠覆.同时她又坚守黑人社会的女性传统,并监督社区中的黑人妇女继承黑人传统.因此她是黑人女性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监守者.第二章秀拉——失败的女权主义者; 秀拉被许多人认为是女权主义的典范.虽然她的自我寻找以失败告终,但她那种勇于尝试的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秀拉生活在一个三代都是女性主宰的家庭,从小就体会到黑人妇女生活的艰辛.她认识到自己"既非白人,也非男人",命运多桀.因此她要创造自己的新生活,要突破传统黑人女性困于家庭,既是"船"又是"港"的生活模式.她在外求学,游历了十年,接受了教育,吸收了白人文化.然而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她未能在白人占主导的社会上立足,只能回到黑人社区.回来后她又与社区规范——黑人文化传统格格不入,成了黑人社区的"邪恶"的化身.她对外婆"不孝",滥交,对男人挑剔,不结婚不生育,我行我素,成为人人不齿的典型.在白人价值观和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失去传统文化的秀拉以这种形式寻找自我,以求获得自由和解放,结局以失败告终.因此莫里森称她是"没能找到艺术形式的艺术家". 第三章 内几——固守黑人文化者; 小时候的内儿曾有过短暂的自我觉醒,正因如此才与秀拉成为好朋友.然而母亲的潜移默化最终改变了她.长大后的内儿走的是一条囿于传统、相夫教子的传统黑人女性生活道路,与秀拉选择的独来独往、执着追求自我的生活模式形成鲜明对照.她与秀拉友谊的破裂,使她的余生显得毫无意义.时代的发展要求黑人妇女有所创新,成为一个新女性,而内儿固守的黑人传统文化似乎束缚了她的手脚,使她落后于时代.莫里森通过这个人物,阐明了她的一个观点:与黑人传统文化紧紧相连是个美德,但如果只死守着传统而拒绝任何变通,那么传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束缚,使得人们在思维、行动上受到限制.成为一个固守传统的,停滞不前的人.第四章 秀拉和内儿——二者合而为一; 由于这是一部由女作家写的有关女性的小说,因此女权主义的一般理论也可以适用于它.该章就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分析秀拉和内儿的关系,阐述了她们的性格所表现出的女性双重人格.女权主义批评家吉尔伯特和古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写道:文学作品有两种女性形象:一种是家中的天使,具有美丽而脆弱,纯洁而又奉献的性格特征,如百合花一般温柔.另一种是魔鬼般疯狂的女人,源自于《简爱》中罗切斯特的前妻,被关在阁楼上的博萨.具有破坏性和冲动性,令人感到恐惧和威胁,有如带刺的玫瑰.这两种情形其实存在于每一个女人的性格中,只是在父权制压迫下,女人一般表现出天使的一面,而未显出魔鬼的一面.内儿和秀拉代表了这两种类型,说明她们本该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这似乎预示了秀拉悲剧的根源. 该章还从另一角度分析了秀拉悲剧的根源.秀拉寻找自我的精神令人钦佩,但她推翻了由外祖母夏娃代表的黑人女性传统,未能与社区建立联系,特别是使自己孤立于与她遭遇相似的黑人女性如内儿.她几乎成了一个"无根"的人.而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无根的人更难找到立足之地.这正是她悲剧的根源. 小说开放式的结尾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使读者试图解决秀拉和内儿面临的困境.那就是把她俩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超级女性(a superwoman).莫里森不止一次在访谈中说过:内儿和秀拉是两位一体,相互补充的关系,每个人都有另一个的成分,但每一个人都缺乏另一个拥有的某东西.把她们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完整的人.Superwoman可以看作是"船和港"的又一诠释.只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船和港"演变成Superwoman,是传统的延续并带有创新色彩.莫里森试图通过建构Superwoman,找到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之间的平衡,最终求得两者的融合.从而找到了全体美国黑人女性将来的出路.而莫里森本人作为一个现代黑人女性,集单身母亲、编辑、作家和教授角色于一身,正是Superwoman的活生生的典范,更是全球第三世界国家妇女的楷模.结论 《秀拉》暗含着对黑人女性价值的肯定和对她们命运的探索.描写的三个黑人女性形象各有特点:夏娃代表了黑人女性的传统,秀拉代表失败了的女权主义,内儿则因固步自封而成为黑人传统文化的受害者,最重要的一点是秀拉和内儿是不可分的整体.秀拉的悲剧说明黑人女性要寻找自我,获得自由,必须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或"根".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中,并接受一定的教育,黑人妇女才能在白人和男人统治的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一个莫里森所说的"Superwoman."而Superwoman所体现的就是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的平衡及融合,这是此小说的主旨,是美国黑人女性将来的出路,更是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反抗和挑战.因此小说体现了莫里森的种族文化女权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