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的成就,保存下来众多的历史文物;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不懈的斗争和探索,遗留了大量的革命文物。文物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文物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不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经济和教育价值。然而由于人们文物意识淡泊,很多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遭到人为破坏。怎样才能合理而有效地保护、利用文物呢?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文物意识,必须对公民进行文物意识教育,首先要培养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的文物意识。 中学历史课程具有对学生进行文物意识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们历史老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文物意识教育的过程,也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更能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当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文物意识教育体现了历史课程改革的目的,因为文物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而且文物意识教育有助于扩展历史课程的课程资源,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以,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放手进行文物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