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发展战略最早由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安索夫(H.I.Ansoff)于1957年提出,之后成为20世纪60年代起欧美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普遍采用的战略发展方式,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分散经营风险以及充分利用企业过剩资源;但在现实上,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国家,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有的价值高,有的价值低。于是,很多学者将企业经营失利归咎于多元化发展战略本身,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很多大型多元化企业开始纷纷剥离非核心业务,掀起一股归核化热潮。
我国企业多元化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多元化使一批中国企业如海尔、方正等获得了成功,但更多的企业如巨人、四通、实达等却在多元化上栽了大跟头。就中国目前的形势而言,跟随国外归核化战略的潮流,理论界及实业界也在呼吁,不能盲目实施多元化,也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回归,但是仍有众多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仍在尝试着进入多元化。既然多元化发展战略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但却有许多企业前赴后继地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理论界与企业界对此提出了各种理论解释。不过,这些关于多元化动因的解释主要以市场力量说、风险分散、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资源剩余理论为基础,更多强调市场力量、效率和风险是导致多元化的因素,并不能完全合理地解释我国国企的多元化行为。
基于此,本文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关于促使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结合国企的特点,分析得出国企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六大驱动因素,即市场竞争、分散风险、委托-代理、交易成本、范围经济及制度因素。并以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为例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对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及思考,得出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动机;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现有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建议,以期实现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人力、设备、营销渠道、培训、标准等资源的充分共享,降低成本以及分散风险,最大程度地共享资源;并进而提出对国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驱动因素的一些启示,为更系统地理解国企多元化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