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运用第三产业经济学、服务经济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新兴古典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比较发达国家1980年以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值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值的大小变动趋势,检验服务业增长中内部结构动因、各部门影响程度,剖析交易效率、内部结构演变水平、生产效率与服务业增长间的内在机理,实证分析服务业增长中内部结构演变的稳定效应、关联效应和开放效应,揭示中国第三产业结构性增长的时序特征和比较差距,分析增长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增长理论体系,为健全中国第三产业结构性增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选题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理由:第一,国内外学者普遍沿用古典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构均衡假设。他们以分工组织演进与生产要素流动可忽略不计为前提,着重剖析了服务业增长的需求动因(生活性服务需求和生产性服务需求)、供给动因(资本、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等)和三次产业结构转换动因,很少涉及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动因。相关研究难以涵盖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更多地已表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加快的现实背景及其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状况,理论解释力、说服力受到削弱。在此背景下,本文所进行的服务业增长中内部结构动因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二,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期,从结构变动升级中求效益、求增长已成为共识。第三产业的持续、高质增长离不开内部结构的演变升级,而内部结构演变升级必将引起第三产业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这一重大转变本质上就是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性增长模式。因此,加强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提出研究背景和相关问题、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论文内容和论文结构。第二章回顾国内外关于服务业增长动因的研究文献,指出需求动因、供给动因、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动因的理论科学性,以及值得改进和充实的地方,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章揭示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的自身规律和比较规律,检验发达国家服务业增长中的内部结构动因,测算发达国家服务业各部门对服务业总产出增长的影响程度,并辅之于贡献率和拉动率的计算,从中概括各部门的影响特征。第四章构筑服务业增长中内部结构机理的研究主线:交易技术进步和交易制度改进→交易效率提升→分工组织演进水平提增(内部结构演变水平提增)→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专业化水平增强→生产效率提高→增加值增长,重点分析生产效率、交易效率的作用机理。第五章利用经济波动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着重研究发达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的稳定效应、关联效应和开放效应。第六章通过国内时序比较,提炼出中国第三产业结构性增长的纵向演进性特征。通过国际比较,找出中国第三产业结构性增长的差距,即横向滞后性。分析加快中国第三产业现代结构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条件,提出现代结构性增长的导向性政策。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做出概括和总结,并指出不足之处和今后主要努力方向。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发达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升级已占据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的主导。进一步而言,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结构驱动力更多地来源于服务业的内涵发展,即内部素质和内部结构的提升,较少地来源于三次产业的外延变化,即三次产业比重的此消彼长。(2)发达国家服务业增长中内部结构动因呈显著性,正处于服务业现代结构性增长的增强期。(3)交易效率提升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水平提高乃至服务业结构性增长的前置条件,关键在于交易技术进步、交易制度改进。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水平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增加值增长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尤其是技术资本)的部门结构配置优化。(4)服务业增长稳定性的部门基础是:较高比重的社会服务业增长弱波动,高比重的生产服务业、流通服务业增长波动在振荡减弱。服务业增长中关联效应增强表现为第二产业与服务业、服务业各部门的关联规模水平提高和关联结构水平提升,后者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弱于前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对服务产品净出口额增长乃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影响显著。(5)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原来高增长服务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率逐步衰退之后,新兴服务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速度仍低于原来服务行业增长速度,出现了高增长行业间的转换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