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思想、行动及日常生活中。纵观其研究历史,隐喻研究经历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一是从传统的语言修辞观向当代概念思维观的转变;二是从概念隐喻向非语言和多模态隐喻的转变。在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多模态语篇研究的推动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隐喻研究从纯语言学领域视角研究推向了多模态领域研究,引起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旨在维护社会道德、提升公众社会意识的电视公益广告综合运用了图片、语言、音乐等多种模态,包含着丰富的隐喻,为本文多模态隐喻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语料。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概念隐喻理论和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为理论框架,选取两部与“家庭和睦”主题有关的电视公益广告“大声说出你的爱”及“感恩父母”中的语料,通过对其语言隐喻和非语言隐喻的分析,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观众是如何识别所选电视公益广告中的目标域和源域以及如何解读两域的跨域映射;(2)所选电视公益广告中包含了哪几种模态,它们是如何融合在一起构建多模态隐喻意义的;(3)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在电视公益广告中是如何互动构建整体意义的;(4)多模态隐喻理论对分析动态公益广告的鲜明特征是否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本研究发现:(1)观众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尤其是感知上的相似性,来识别和解读多模态隐喻中的目标域和源域以及两域的跨域映射;(2)所选电视公益广告通过视觉、言语和听觉等三种不同的模态融合在一起构建多模态隐喻意义;(3)转喻不仅为隐喻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同时也制约着隐喻映射的特征和属性的选择;(4)传统的概念隐喻理论及Fo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理论对于分析动态公益广告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多模态隐喻在动态电视公益广告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