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黄连(Yanhuanglian),系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石生黄堇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全草,是黔桂高寒山区珍贵的中草药材,其性苦、寒,具有清热、消肿、止血、止痛、利湿、拔毒等作用,民间用于口舌糜烂,目赤,急性腹痛,肝炎,肝硬化,痢疾,痔疮出血,晚期癌痛等。在临床岩黄连注射液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脱氢卡维汀是其主要药效成分之一。
本论文前期研究发现岩黄连新鲜样品与干燥样品之间的化学成分组成差异很大,干燥方法对药材中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也很大。岩黄连药材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其药效,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岩黄连药材(全草、根、茎、叶、花)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了干燥过程的动态监测,以期对岩黄连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随后,研究建立了岩黄连中主要生物碱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方法,可为岩黄连药材的化学对照品研究以及深入的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最后,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模型,对岩黄连生物碱不同提取物部位和10种生物碱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岩黄连生物碱干燥过程中的动态分析。
总生物碱研究的结果表明,根、叶、花三部位在采收后干燥过程的1天或者1.5天内,总生物碱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在干燥过程中迅速下降,从0.5~6天的干燥过程中,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下降了11.3%,22.2%,6.7%;茎在干燥过程的1.5天内,总生物碱含量达到最低值,随后在干燥过程中迅速上升,与根、叶、花三者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至第6天茎的总生物碱含量上升了12.8%;全草总生物碱含量上升了15.3%。
岩黄连生物碱成分在干燥过程中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岩黄连药材(全草、根、茎、叶、花)中的卡维汀含量与脱氢卡维汀含量呈负相关,预示了卡维汀可能转化为脱氢卡维汀,在岩黄连药材中存在着脱氢酶,且干燥失水促使酶的活性增强。进一步考察对比了岩黄连药材中另外两对与卡维汀-脱氢卡维汀结构类似的叔胺碱-季胺碱:碎叶紫堇碱-去氢碎叶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巴马汀,并未观察到碎叶紫堇碱转化为去氢碎叶紫堇碱、四氢巴马汀转化为巴马汀的现象,预示岩黄连药材中的脱氢酶对卡维汀具有专一的底物特异性。
2.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岩黄连中化学成分。
针对岩黄连干燥过程的动态分析的结果,由于缺乏标准品的对照,难以解释岩黄连中的某些成分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岩黄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制备研究。
对于岩黄连正丁醇萃取物,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溶剂系统,经过1次HSCCC分离,即可得到dehydrocavidine、dehydrocheilanthifoline、dehydroapocavidine或cavidine、或pallidine等五种生物碱成分(纯度均大于95%)。
对于岩黄连水层留余物,由于水层留余物极性大,只在水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且难溶解于甲醇或乙醇,故不能使用传统的两相溶剂系统法进行HSCCC分离。本论文采用双含水溶剂分别为固定相与流动相,利用pH梯度以及醇浓度梯度法对其进行了HSCCC分离,得到了一个极性较大的未知化合物(纯度大于99%)。
对岩黄连石油醚萃取物进行HSCCC分离研究,得到了一个极性较低的未知化合物(纯度大于90%)。
3.岩黄连生物碱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评价。
采用经典的体外DPPH清除模型,评价了岩黄连7个提取物部位和10个生物碱成分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岩黄连各生物碱成分及各提取物部位的DPPH清除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除碎叶紫堇碱外,各提取物部位的活性均强于各单一成分的活性,预示各成分在清除DPPH活性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