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扩展对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长,耕地、农用地及集体用地被大量占用,部分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国家的干预导致失地农民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我国社保制度的二元分割问题,农民的土地保障功能部分或完全消失之后,与之相对应的市民待遇并未随之而来,失地农民逐渐演变为城乡之间的“边缘人”,将面临着生活、就业和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失地农民在养老补偿等方面遇到种种问题,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且勇于革新,在2004至2014年十年间连发三策,旨在保障失地农民安稳地度过晚年生活,顺利向“市民化”完成过渡。本文研究政府养老补偿推行这十余年间实施效果,分析影响养老补偿满意度具体因素能够把握失地农民个体实际需求,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设计有着较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天津市失地农民政府养老补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目标,拟解决的问题:失地农民政府养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哪些因素;影响失地农民政府养老补偿满意度因素具体有哪些;强弱程度又怎样;提高失地农民政府养老补偿满意度的对策建议。基于以上问题,文章第一部分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展开探讨,站在前人研究的“肩膀”上,结合社会公平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进一步论述提高失地农民政府养老补偿满意度的必要性;在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介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沿革,随后重点梳理天津市失地农民政府养老补偿政策,将养老补偿具体内容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对比,将理论与实际二者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把握政府养老补偿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文章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天津市失地农民政府养老补偿满意度的研究设计,建立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失地农民个体禀赋、满意度主要自变量和因变量满意度三部分,然后进行问卷实地调查、后期梳理以及自变量预先判断;文章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实证部分,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解释失地农民对政府养老补偿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探寻影响满意度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失地农民对政府养老补偿满意度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偏上,距离真正满意仍有距离,随后将所有自变量一并带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发现政策感知、政策支持、政策公平、政策期望、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个体月收入与支出、子女数量直接影响满意度,而政策享受年限会间接影响满意度评价。最后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一是失地农民政府养老补偿仍有改进空间;二是满意度模型各维度直接影响政府养老补偿满意度;三是养儿防老观念正逐渐淡化。综上,文章提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一是政府主体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二是社会主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介性作用;三是失地农民主体:个体心态回归理性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从开展失地农民养老补偿满意度的跨区域比较研究、拓展对公共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强化失地农民满意度动态追踪研究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