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底以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在我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PPP项目进入运营阶段,再融资将成为政府、社会资本和银行等众多项目参与方很有可能遇到的活动。PPP项目进行再融资的核心目的是提高项目的收益,降低项目的风险。因此,研究相关因素对再融资收益的影响有助于项目参与方进行决策。首先,本文结合对再融资和资本结构相关文献的调研,通过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对PPP项目再融资的概念、原因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再融资产生收益的机理,并分析了影响再融资收益的3个关键因素:再融资债务规模、债务资金成本和债务资金置换比例。其次,本文结合固定收益证券定价的相关理论,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产品利率定价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提炼,并以我国2014年至2017年发行的基础设施ABS产品作为样本,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利率定价的关键因素包括:发行规模、到期期限、信用评级、发行年份、地方政府评级和所属行业。随后,本文在考虑收入风险的基础上,假设项目的需求量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并综合考虑了PPP项目再融资不同参与方的利益诉求,基于项目的盈利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构建了财务评价模型,提出了决策变量的可行结构,并将财务评价指标效用归一化处理,构建了再融资债务规模决策模型,提出了进行再融资最优债务规模决策的流程。最后,论文以深圳市某地铁PPP项目作为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项目的收入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收入风险对财务评价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财务评价指标的边界值。通过对再融资债务规模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在给定可行结构下的最优债务规模。通过对债务资金成本和债务资金置换比例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以上两个变量对项目最优再融资规模和项目参与方最大效用值的影响:总体而言,随着债务资金置换比例的增大,最优再融资的规模在不断增大,最大的效用值在不断增大;随着债务资金成本的提高,最优再融资规模在不断减小,最大的效用值在不断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