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舍孤儿长期脱离常规家庭生活环境,以院舍作为主要生活场所,在规范化的集中养育环境下成长,生存状况亟待社会关注。目前,我国院舍孤儿数量众多,院舍照顾模式却并不完善,仅能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无暇向孤儿给予更多精神层面的关注。他们是丧亲又丧家的多重弱势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比正常家庭孩子更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自卑心理就是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而自卑心理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情感体验,是个体自我否定、自我评价过低的心理反映,长期处于自卑状态可能会对个体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研究院舍孤儿的自卑问题对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N机构作为实践地点,以增能理论作为指导,展开介入院舍孤儿自卑心理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总的说来,研究内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N机构孤儿的自卑心理状况。在了解调研对象自卑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院舍”生存背景从个人、机构、家庭、朋辈、社会五个层面分析造成自卑的原因,评估对院舍孤儿自卑心理进行社会工作介入的需求。第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对院舍孤儿自卑心理的实务干预。主要包括在广西N机构开展的自卑心理干预小组、类个案服务以及增能性辅助活动三种干预手段。具体说来,围绕“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建立院舍归属感、正确对待施舍与关爱的关系、学习人际沟通技巧”五个主题进行小组干预;利用个案工作的手法针对个别自卑感更强的案主进行一对一的介入;通过一系列辅助性的主题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对服务对象进行增能,强化并巩固整体效果。第三,总结与反思本研究。综观院舍孤儿自卑心理的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与内容,提出研究结论,并展开讨论,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院舍孤儿的自卑心理在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较为严重。但是存在高强度自卑问题的个体不突出。不同的测量维度显示出,院舍孤儿在社会交往、学习能力、体能三方面的自卑强度较大,外貌方面的自卑次之,需要专业化服务的介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于院舍孤儿自卑心理的介入具有积极成效,值得继续研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其中,小组工作的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协助服务对象在团体支持中获得成长,减缓自卑。个案工作能够很好地为存在较大强度自卑的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增能性辅助活动能够为院舍孤儿的自卑提供一种补偿功能,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实现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