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承担着保存传统文化价值的使命。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是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在蒙汉双语教育中,教师队伍发展是重点,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蒙汉双语教师,更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研究好基础教育阶段蒙汉双语教育,做好此方面的分析,对于提升蒙汉双语教师质量,推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认真梳理大量的国内外双语教育文献,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实际,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教师赋权增能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对A旗蒙汉双语教师队伍现状、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后发现,近年来,A旗克服蒙汉双语教学起步晚、起点低、地区条件艰苦等困难,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加快推动蒙汉双语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当前全国蒙汉双语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比如师资结构不合理、教育科研能力薄弱、教育培训方式单一、对蒙汉双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评价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亟待认真加以解决。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A旗实际,提出通过完善双语教师招聘机制、提升双语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加强蒙汉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对蒙汉双语教师关注度,以及建立科学的蒙汉双语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等策略,为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蒙汉双语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快推动蒙汉双语教师队伍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少数民族地区改善和提升双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推动双语教师队伍质量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关键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