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又称子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每年中国大陆新发病患者估计为2万例[1],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子宫内膜癌已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而肿瘤中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其主要机制之一。大量的研究显示许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以家族(gene family)形式存在的,p53基因是公认的人类肿瘤中发生变异频率最高的抑癌基因,法国科学家Kaghad发现了p53家族的另一个成员p73,二者在功能上有相似点但又有很大不同之处。现已证实p73基因在原发前列腺癌、血液系统肿瘤、膀胱癌、肾透明细胞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均高表达,故推测P73基因以癌基因的形式在发挥作用,因此认为p73基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有必要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与p73蛋白表达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肿瘤相关转移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gene-1, MTA1)是近年发现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它与肿瘤转移、侵袭关系首先在乳腺癌中得到证实,后发现其在多种肿瘤的转移中表达均上调。目前国内外关于p73、MTA-1两种基因表达蛋白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在同一肿瘤标本中同时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国内外尚无此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对p73、MTA-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明确二者的表达情况及表达的相关性,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基因治疗、判断预后及了解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TA-1及p73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与子宫内膜癌中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相关性。探讨两种蛋白在正常增生性子宫内膜向内膜样腺癌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提供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石蜡标本中MTA-1蛋白及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6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3%、77.27%;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36.67%、72.73%。MTA-1蛋白及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由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呈递增趋势。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p73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肌层浸润、组织学分化程度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1蛋白与p73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317,P<0.05)。结论:1、MTA-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且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2、p7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高表达,且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3、MTA-1及p7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4、MTA-1及p73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基因治疗、判断预后及了解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