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东北三省70个基本气象站1961—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和玉米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用贝尔产量模式思路的方法研究了影响不同区域玉米产量的气候因子,并借鉴前人界定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标的方法建立了气候变暖后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标,最后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和其它研究成果,给出东北地区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初步结论如下:(1)东北地区近46年增温速率为0.36℃/10a,远高于中国近54年增温速率0.25℃/10a;四季平均气温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和春季的增温对东北地区变暖贡献较大;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增温最显著的地区,其次为吉林省,辽宁省。东北地区的显著变暖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最低气温增温速率为0.51℃/10a,最高气温为0.24℃/10a,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是最高气温增温速率的2倍左右,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对东北地区的气候变暖贡献较大。东北地区近46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整体上有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整体呈现出逐渐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11h/10a。(2)近46年东北玉米适宜播种期随着气候变暖逐渐提前,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001-2006年在玉米适宜生长区域内适宜播种期普遍提前2~10d。不同熟型品种玉米分布界线在2001-2006年北移东扩很显著,晚熟品种北移至松嫩平原南部,东扩至吉林省中部,长白山地带2000年以前不能满足玉米生育所需热量条件的区域也可以种植早熟品种,三江平原可以种植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小兴安岭地区也可以种植极早熟品种了。(3)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西部地区玉米气候产量主要受温度因子的影响,随着气候变暖玉米气候产量逐渐增加;吉林省中部玉米气候产量则主要与生育期内的降水量呈负相关,玉米气候产量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增加;辽宁省玉米气候产量主要受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影响,不同地区影响效果不同。(4)以距平值-3.6℃为严重冷害年界限,即T5-9≤93.8℃,或5-9月积温少于平均值110℃.d长春站就会发生严重低温冷害;以距平值-2.7℃为一般冷害年界限,即T5-9≤94.7℃,或5-9月积温少于平均值80℃.d长春站玉米就会因低温冷害而减产;并建立了气候变暖后东北地区不同热量条件下的低温冷害指标,分析显示气候变暖使热量条件低的地区低温冷害发生的机率和强度降低更快。(5)气候变暖给东北玉米增加热量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干旱化发展。因此在注重调整播种期和搭配品种的同时,并依靠水利工程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选种耐旱、抗病、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来实现东北玉米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