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六个试验评价原料替代比例、饲料类型、生长猪体重阶段和肠道位点对小麦制粉副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并在分析化学成分的基础上测定及预测小麦制粉副产品在猪上消化能、代谢能和标准回肠末端氨基酸的消化率。试验一选用36头体重为55.1±5.6kg去势公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运用全收粪尿法,测定5种不同替代比例(9.6%、19.2%、28.4%、38.6%和48.0%)细小麦麸的有效能值及重复间变异的大小。结果表明,以干物质为基础,当替代比例为9.6%时,细小麦麸的消化能值为8.9MJ/kg,显著低于(P<0.01)其它四个替代比例(11.27、11.93、10.71和11.79MJ/kg)。此外,每个处理内各重复间消化能值的变异系数随替代比例增加而曲线降低(P<0.05)。试验二选用24头体重为42±3.6kg去势公猪,采用2×4析因法设计,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测定细小麦麸、次粉和饲用小麦粉在粉料和颗粒料两种类型下对猪的消化能、代谢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细小麦麸日粮有效能值差异显著之外(P<0.05),其他原料和日粮在颗粒类型下有效能值无显著差异。其中,细小麦麸提高的数值最为明显。三种样品颗粒和粉料类型下消化能值的关系为:DEpelleting=0.99×DEmash+0.5124,R2=0.99。试验三选用36头体重为35.8±3.2kg去势公猪,采用一个连续三期的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含7个次粉、8个低级面粉日粮和1个基础日粮,测定其消化能和代谢能值。结果表明,次粉和低级面粉全肠道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平均值分别为75.1%和87.9%。以干物质为基础,次粉和低级面粉的消化能平均值分别为13.8MJ/jg(13.1~15.0MJ/kg)和15.1MJ/kg(13.3~16.6MJ/kg)。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建立最佳的预测方程为:DE=-0.13×NDF+16.92,R2=0.84;ME=-0.6×NDF-0.16xylans+0.26×CP-2.02×P+12.73,R2=0.88.试验四选取12头体重为35.1±2.2kg T-型瘘管去势公猪,采用2个6×6拉丁方设计。10个由60%原料和玉米淀粉组成的试验日粮和无氮日粮用于测定标准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待测原料间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标准回肠末端赖氨酸消化率平均值为87.78%(79.54%-90.36%)。赖氨酸占粗蛋白质的比例(SⅡ)Lys=6.41×Lys/CP+66.46,R2=0.51)是赖氨酸消化率的最佳预测因子。试验五采集30个小麦制粉副产品(饲用小麦粉、低级面粉、次粉、细小麦麸和小麦麸),选用96头体重为61.9±3.2kg去势公猪,测定其消化能和代谢能。试验采用连续两期的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极强的负相关关系(r=-0.98)。以干物质为基础,饲用小麦粉、低级面粉、次粉、细小麦麸和小麦麸的消化能平均值分别为17.43、16.88、15.15、12.45和12.04MJ/g。最佳有效能预测方程分别为:DE=19.19-0.16×NDF,R2=0.94,RsD=0.58;ME=16.91-0.136×NDF,R2=0.94,RSD=0.50。试验六目的是测定猪两个生长体重阶段下不同饲喂水平对小麦麸日粮在不同肠道位点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两批6头简单T-型瘘管生长猪(初始体重为32.5±2.1和59.4±3.2kg)和两个6×3优丁方设计。结果表明,小麦麸在猪两个体重阶段下后肠道消化能值(3.68和4.41MJ/kg)差异显著(P<0.05),小麦麸在不同饲喂水平下(9.65%和48.25%)后肠道消化能值(2.34和5.75MJ/kg)差异更加显著(P<0.01)。当饲喂较高水平的纤维性原料的日粮时,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后肠道有效能值会被低估。综上,小麦制粉副产品营养成分含量变异非常大,充分理解不同主要因素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才能为准确、动态和即时配制精准日粮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