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活动频繁,发育大量火山岩。火山岩具有纵向叠置关系复杂,侧向相变快等特征。本文基于钻井岩心岩屑薄片、常规测井曲线和三维地震剖面等实物资料,运用火山地层学方法,进行火山岩地层序列研究,并且通过岩相-期次-储层关系,为该区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提供相关理论支撑,为综合评价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藏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利用岩芯、岩屑资料开展火山岩岩性岩相划分与识别,以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剖面资料,将东部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划分为3个旋回15个期次。旋回一喷发强度大,表现为弱→强的特征,火山岩呈厚层状-巨厚层状,为发育不完全旋回。旋回二喷发强度较大,但较旋回一轻度稍弱,表现为弱→强→弱的特征,火山岩呈厚层状,物质成分具有基性→中性碱性→基性的特征,具有韵律性,旋回发育完全。旋回三整体特征与旋回二相似,喷发强度较弱,表现为弱→强→弱的特征,火山岩呈薄层状,物质成分具有基性→中性碱性→基性的变化特征,具有韵律性,旋回发育完全。旋回一至旋回三在平面分布上,厚度中心具有逐渐向南迁移的特征。本区构造活动具有的分段性与多期活动性,使各期次火山的厚度中心在平面上呈逐渐迁移的特点,纵向上基性-中性-基性的叠置关系主要受岩浆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火山岩岩相与期次对火山岩储层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研究岩相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关系,可知随岩相变化物性数据显示出一定的变差趋势。本区火山岩储层物性按亚相大体可分为三类。物性较好的有溢流相复合熔岩流亚相,侵出相的外带、内带和中带等4种亚相。溢流相复合熔岩流亚相气孔较发育,因此显示出较好的物性;而侵出相外带、内带以及中带3个亚相,主要在粗面岩岩穹中发育,而粗面质岩石主要以浅色矿物为主,脆性大、抗压强度中等,有利于构造裂缝的形成和发育,因此物性显示较好。由于压实作用对沉积岩孔渗影响更大,因此在埋深>3km时,火山岩较沉积岩更具有优势。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期次与火山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关系研究,可知本区火山岩S3q3粗面岩期次物性最好,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与岩石距离期次界面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即距离期次顶界越近,储层物性越好。一般在距离顶界200m以内成藏。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期次顶界在喷发的间歇多期受到后期改造作用——风化淋滤作用,使物性条件得到改善,发育风化缝、淋滤孔等次生储集空间,因此本区油气藏主要发育于期次顶界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