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南流黄河两岸发现了大批商代晚期青铜器,广泛分布于晋西山地和陕北地区。围绕着这批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及归属问题,学术界展开了长期的讨论。1983年李家崖遗址的发掘,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经过考古学者多年的努力,除李家崖遗址外,已知同类型的遗存还发现了陕北清涧县薛家沟乡李家塔、辛庄、寨沟,绥德县枣林坪乡吴家渠、河底乡沟口村田庄、满堂川乡、义合镇薛家渠和晋西北的离石县后赵、马茂庄,柳林县高红等。目前,将这类型遗存命名为“李家崖文化”已为学术界共识。2013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著的《李家崖》考古报告出版,对1982—1991年在李家崖遗址发掘所得的资料进行了全面的公布,极大的方便了学者对这批资料进行科学深入地研究。虽然前辈学者的研究讨论涉及到了李家崖文化的各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对李家崖文化典型器物的演变规律以及文化分期的认识;2、对李家崖文化发展中的阶段性变化缺乏讨论;3、对李家崖文化与周边其它考古学文化关系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利用近年来发表的关于李家崖文化各遗址的材料,着重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讨论:1、李家崖文化典型器物的形制分析及分期。运用考古类型学和考古地层学的方法将李家崖文化出土的陶器进行分类,判断其早晚关系,并通过对已分型式陶器组合的研究,确定陶器的分组,总结并采用前人对李家崖文化青铜器的研究结果,进而将整个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从整体和各期段两个角度分析该文化的发展状况;参考其他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判定李家崖文化早期约相当于殷墟一期至殷墟二期早段,中期约相当于殷墟二期早段至殷墟四期中段,晚期约相当于殷墟四期中段至西周早期。2、李家崖文化文化因素分析。在典型器物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及周邻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将李家崖文化的典型器物分为八组,并对所分八组文化因素进行量化分析。3、李家崖文化与周邻古文化的关系分析。在对典型器物分组的量化分析基础上,剖析各组文化因素的来源,探讨李家崖文化与周邻古文化间的交流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