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魂”是五神之一,潜于神中的受神控制的随神往来的一种潜意识,主要包括谋略、梦幻以及志怒、惊恐之类的情感活动。肝藏血,血舍魂。肝所藏之血,是魂的物质基础,魂随血的运行出入于肝,因而出现寤寐现象。魂依肝血而寄生,并随肝血而出入,这是睡眠的生理基础,肝通过藏血舍魂这一功能调节着人体睡眠的节律。如果肝藏魂的功能受到干扰,导致魂受肝邪而难藏或者魂因肝病而失养,都可发生不寐。其基本病机可分虚实两端:实者邪气扰肝,魂不归居;虚者阴血不足,肝不敛魂。中医学对不寐的诊断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由于受“心藏神”的影响,不寐的治疗多从心论治,使“肝藏魂”“魂不归藏而病不寐”等理论和治疗经验被遗忘,影响了不寐的疗效。导师时晶主任医师,继承团队王永炎院士和田金洲教授等学术思想,善于从肝论治不寐,尤其久治不愈的不寐多从清肝、疏肝、柔肝等着手,每获效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从肝论治”不寐的学术思想。因此,在搜寻古训基础上,总结导师从肝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对时晶主任医师“从肝论治”不寐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指导不寐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度时晶主任医师诊治的不寐病例处方141张,通过频次分析,选出累计频率大于70%的中药,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高频药味做进一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寻找核心药味及药味组合规律,探讨处方的配伍特点。研究结果时晶主任医师诊治的不寐病例处方中,累积使用频率大于70%的中药药味有28种。对这些高频药味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提取了8个公因子和8种类别,综合分析包括平肝、滋肝、疏肝、清肝、柔肝、滋阴、健脾、活血。各类常用的药味如下:平肝: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滋肝:山萸肉、杜仲、熟地;疏肝:醋柴胡、炒枳壳、郁金;清肝:黄连、黄芩;柔肝:炒酸枣仁、夜交藤、白芍;健脾:生白术、茯苓、太子参;滋阴:麦冬、生地、柏子仁;活血:川芎,三七,紫丹参。其中最常用的5类药味主要是疏肝解郁药、清肝泄火、平肝潜阳、柔肝敛魂、滋肝安魂等类药味,我们简称为“疏肝、清肝、平肝、柔肝、滋肝”五法。滋阴、健脾、活血3组为不寐治疗中常用配伍药味组合。主要结论时晶主任医师治疗不寐常用“疏肝、清肝、平肝、柔肝、滋肝”五法,并依法选择相应药味,具有一定规律,同时辅以健脾、滋阴、活血治疗,值得临床实践参考。不足与展望本研究未对患者服药疗效进行统计,为使研究结果更具临床实用性,可进一步统计门诊有效方,寻找更优的药味配伍规律。本研究未将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加以区分。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单纯失眠患者及伴随不同并发症的患者分组,寻找组间组问中医辨证处方信息差异。“肝藏魂”“魂不归藏而病不寐”等理论是我国古今医家的经验结晶,应该努力加以总结,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