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处于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突发灾害严重危害公路安全,对交通沿线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边防巩固造成恶劣影响。对灾后公路采用科学有效的快速抢通技术从而保证公路的应急运输是抢险救援的基础、减损减灾的关键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除了对道路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之外,还要采用新型的材料与技术,在突发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的搭建起抢险救灾的道路。土工格室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建筑材料,因其独特的三维立体结构且具有材质耐磨损、伸缩自如、运输便捷、填料选择多样性以及对填料能够产生较强的侧向限制作用可用作灾后道路抢修与简易便道的铺筑。但在简易路面铺筑时土工格室型式、填料类型对路面承载能力的影响并不确定,且土工格室作为加筋材料作用于路面结构上部时,其节点处易发生剥离破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大量调研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格室节点进行改进处理,并自行设计大型模拟试验箱对两种高度、三种焊距及改进后格室进行大型模型试验,考虑抢险工况模型试验填料选择两种类型,设置四组不同下承层压实度进行承载板试验,研究格室在抢险工况下高度、焊距、填料及下承层压实度对加固路基影响,为抢险道路铺筑时格室、填料的选择提供有力的系统分析与理论依据;并进行了试验段铺筑验证其现场适用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通过对格室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针对节点处易产生剥离、滑移等问题对格室节点进行改进,增大节点处接触面,设置棱柱结构。改进后的格室具由节点处剥离、滑移破坏降低;节点处棱柱结构在结构层中起到分散荷载作用,结构层整体承载能力大大提升等优点。其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箱试验,对比研究格室焊距、高度、填料类型及改进后格室对加固路基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承载板试验对不同类型加固路基的竖向变形、塑性变形进行测量记录,计算加固路基的变形模量及弹性模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格室的布设对加固路基的承载力有较大提升,格室用在上部具较好加固效果;对比分析加固路基可知其承载能力随着格室焊距的增大而减小,变形模量与回弹模量随之减小;加固路基竖向变形、塑性变形随着格室高度的增高而减小;相同格室不同填料作用下两者承载能力不同,填料粒径越大结构层承载能力越好;改进后格室对路基加固效果较常规格室要高,因其节点处独特的棱状结构使得加固路基整体承载能力较高。然后,通过设置4组不同下承层压实度,对比研究加固路基在不同下承层压实度下竖向变形、塑性变形、变形模量及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下承层压实度越高加固路基的竖向变形、塑性变形越小,变形模量与弹性模量越大。再者,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室内试验进行验证,得出格室尺寸、填料类型、下承层压实度是影响格室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验证了节点改进格室能够有效弥补焊距,高度对加固效果带来的差距;通过分析不同荷载下格室拉应力与拉应变的变化规律,确定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层布设的必要性。最后,为进一步验证本文室内试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选取S229银普公路K19~K20标段进行试验路段的铺筑,进行通行重载车辆的现场试验和现场工业性试验与检验,确定本文所提出的方案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常规格室与改进后格室的加固效果及其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可以看出改进后格室成本虽较常规格室要高,但其大大减小了格室高度、焊距对结构层承载能力的影响,且由于节点处特殊棱柱结构,使得格室进行填筑时不易倒伏,施工便捷,体现出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