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占肺癌发病率的20%。SCLC患者初始治疗效果较好,但肿瘤容易复发、转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总体五年生存率小于5%。肺癌发生的风险可能与呼吸道局部条件有关,如炎症反应、环境因素等。因为炎症对呼吸道上皮长期慢性的刺激作用,释放活性氧、炎症趋化因子等物质而诱发了肺癌的发生发展。比如:现已证实因吸烟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就是肺癌的诱发因素,同时也证实吸烟者和肺癌患者血清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都会发生变化。肿瘤生物治疗面临的最大难题为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肿瘤细胞不仅能通过减弱或调变表面抗原改变免疫状态,实现Fas无功能性表达或表达下降以及对Fas介导的凋亡不敏感等。同时,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避及肿瘤的复发转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肿瘤患者免疫防御损伤及免疫功能抑制对其生存率同样产生影响。随着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相继被发现,通过评价细胞因子在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的变化,阐述不同因子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有利于通过认识紊乱的免疫功能而设计出新的治疗方法,为监测肿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有效性发展新的预测参数及诊断指标,同时也为开发有前景的治疗性药物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因子的研究居多,且筛选的指标偏少,关于小细胞肺癌细胞因子研究的文献报道则更少。现有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有免疫学检测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流式细胞检测方法(FCM)以及包括基因芯片在内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传统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相对落后,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应用类似酶联免疫反应的原理,将特异性细胞因子抗体按预定的阵列形式和顺序排列在载体芯片上,将待测的标本与之反应,对芯片进行扫描,同时计算机软件对荧光信号进行分析,即可获得准确的结果。细胞因子芯片具有高通量、高特异度、高灵敏度等特点,检测范围广,结果可信。研究目的1.检测SCLC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差异改变,并探讨其在SCLC中的诊断价值。2.根据选择出的差异表达细胞因子,探讨它们与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首先使用Reybiotech G6/G7细胞因子芯片对4例小细胞肺癌、4例健康人和4例炎症患者血清进行细胞因子差异表达筛查。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对197例SCLC患者、180例正常对照血清以及97例炎性病变患者血清进行验证。3.使用ELISA法检测80例SCLC患者在化疗前后人血清中uPA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1.芯片检测120种细胞因子,从有显著差异的细胞因子中选出最有研究价值的4种进行验证,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人瘦素(Leptin)、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a)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b (MIP-1b)(P<0.05)。2.采用ELISA法验证上述结果,SCLC患者血清uPAR较健康人群以及炎症患者增高(P<0.05),诊断的敏感度为52.93%,特异度为83.36%。Leptin在无体重变化SCLC组较健康人群以及炎症患者增高,诊断的敏感度为50.11%,特异度86.77%;而Leptin在体重下降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此外,血清MSP-a、MIP-1b水平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化疗前后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uPAR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uPAR水平的高低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uPAR水平高(>2.057μg/L)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3个月,uPAR水平低(<2.057μg/L)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uPAR可能是判断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1.血清uPAR升高在SCLC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Leptin在无体重变化的SCLC中可能具有诊断意义。2. SCLC患者血清uPAR升高提示预后较差,uPAR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作为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