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由两章组成。第一章是对夜交藤(Polygoni multiflori Cauli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第二章分别从植物来源及形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以及制剂上的应用等方面对何首乌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是多部位用药的传统中药材,其块根、藤茎及叶分别称为何首乌、夜交藤、首乌叶。因夜交藤与首乌叶均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实验初期,本课题的实验基础首先是以首乌叶部分进行一个简单的预实验,通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反相等色谱方法对首乌叶进行研究,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类型主要为蒽醌类、黄酮类。首次从首乌叶中分离得到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该类化合物首次从蓼科植物分离得到,扩充了蓼科植物的物质基础认识,并为其药理活性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在对首乌叶进行提取分离的物质基础上。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并结合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方法,从夜交藤中分离鉴定了26个单体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黄酮类及烷烃类等。从夜交藤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26个化合物,其中蒽醌类5个,二苯乙烯苷1个,黄酮类5个,色原酮5个,口山酮1个,其他类9个;2-(2’-羟丙基)-5-羧甲基-7-羟基色原酮为新化合物[2-(2’-hydroxypropyl)-5-carboxymethyl-7-hydroxychromone,1]、2,5-二甲基色原酮-7-O-β-D-吡喃葡萄糖(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7-O-β-D-glucopyranoside,6)、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8)、没食子酸甲脂(methylgallate,9)、决明奈乙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10)、何首乌乙素(polygonimitin B,11)、槲皮素(quercetin,1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4)、新丁香色原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noreu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5)、山奈酚(kaempfero,17)、染料木苷(genistin,18)、金丝桃苷(hyperin,19)、咖啡酸(caffeicacid,20)、正十二烷(dodecane,22)、正十三烷(tridecane,23)、正十四烷(tetradecane,24)首次从夜交藤中分离得到。本论文对夜交藤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对何首乌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其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为后期的深入研究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