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国银行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商业银行能否获得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治理效果。作为主要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银行治理的核心应该是解决两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益相关者与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主要的银行治理模式,日本和美国的银行治理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具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都存在不足。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两国银行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比较两种银行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和不足,以及治理有效性对制度环境的依赖程度,展望两国银行治理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给出两国银行治理经验对我国银行治理的启示。论文使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日本和美国银行治理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分析的中注意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合。在对风险管理和银行绩效的分析中将管理学方法与经济学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增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论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论文以银行治理模式的演变历程为线索,对两国银行治理模式进行比较,认为相对各自国家的普通公司治理模式来说,两国银行治理模式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趋同性,但是由于文化、习俗和法律等制度环境的稳定性,两国银行治理仍将保持显著的传统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而银行治理模式的有效性依赖于制度环境。其次,强调了资本结构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对银行股东治理的风险偏好的影响,更为清晰地阐明了银行治理的特殊性,提出银行治理的重点在于风险管理。第三,在对银行监管制度的比较分析中,提出将银行内部治理参数纳入监管机制设计,加强银行监管机制的治理促进作用的观点。最后,通过对银行对外融资结构对银行自身治理的影响角度分析,提出有助于提高银行治理的混业经营模式。论文首先从梳理普通公司治理理论入手,提出银行治理问题的特殊性,明确银行治理主要解决两种信息不对称问题,然后对现有银行治理理论进行总结,提出银行治理目标是在维护股东、存款人、社会公众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论文第二章分别结合日本和美国银行治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并对两种模式的治理效率进行比较,为后面三章从银行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种全新的商业交易模式——C2C网上交易。在国内,由于信用体系建设和相应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
先驱体转化法是目前制备连续SiC纤维最成功的方法,该法包括先驱体聚碳硅烷(PCS)的合成、熔融纺丝、PCS纤维不熔化及高温烧成等工序。其中,PCS纤维纺丝成形过程研究是SiC纤维制
企业组织的行政管理活动包含三个方面:财务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及人事行政管理。其中人事行政管理又包含人员的选聘、培训、发展及薪酬设计等工作。在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
<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s)主要包括Graves病(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以甲状腺自身相关抗原暴露激活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为开环甾类激素,可以
<正>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唯物史观的重要途径,而史料的运用无疑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教学中恰当、灵活应用,可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下游髓样分化蛋白(MyD88)依赖性通路和陷窝蛋白-1(Caveolin-1)的表达与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受试者均分为
【目的】观察痹宁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痹宁汤治疗;对照组服用痛风定胶囊治疗。连续治疗
目的: 观察外敷消瘀膏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合并症发生率。 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选择Colles骨折患者79例,其中男20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49岁,分
<正>课外探究是科学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课堂内的探究,不少课外探究活动往往是教师"一头热",学生参与度不高,取得的成效不大
教育中介组织参与教育改革是发达国家的传统,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教强国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背景下,研究和借鉴国外教育中介组织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