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使金诗文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ANTIAN1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出使文学指宋代使节在出使别国期间创作的诗、词、文(行程录)作品。狭义的出使文学指使臣正常出使(即出使完毕顺利归国)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如范成大创作的使金纪行诗。广义的出使文学则除正常出使之外,还包括使臣被他国扣押羁留甚至于他国仕宦时的文学创作,这一情况多见于宋金外交中,如宇文虚中、洪皓、朱弁等皆属此类。
  宋代出使文学在北宋为使辽文学,在南宋为使金文学。由于不同的山河形势与历史背景,北宋与南宋使者出使期间的待遇经历及其感情基调有着显著差异。感情越发饱满激越,笔触更加沉痛悲凉的使金文学在多数人看来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与前代出使文学相比,宋代使金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创作勃兴。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宋朝与金朝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外交制度。宋朝定期派遣使节使金,导致出使文学创作队伍的壮大;其次,宋代使节大都进士及第,其中不乏博学能文的馆阁学士,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文学与政治素养。一方面,这些饱饫诗书之士保证了宋代使金文学作品的艺术质量;另一方面,使节们相近的行程路线,相似的身份地位,共同的出使使命必定会导致宋代使金文学具有相近的题材内容及艺术风格;最后,面对强敌环伺的分裂形势,宋代使金文人的民族危机意识与对山河破碎的沉痛感触远远超出前代。受困于积贫积弱之国势,使金文人在出使期间也往往遭到羞辱虐待,间或有衣食之虞甚至性命之忧。这造就了饱含血泪,动人心魄的使金文学作品。
  本文绪论部分对古代出使文学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分析宋代出使文学格外兴盛的原因,并梳理前人对宋代使金文学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目前的使金文学研究过分集中于诗词作品,对使金文关注较少,纵使有也主要关注其史料价值,而使金文与使金诗往往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宋代使金诗与使金文。此外,现有的使金文学研究很少把宋金不平等关系影响下的宋人心态同其使金作品联系起来。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宋金外交关系影响下宋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自负而又自卑的交往心态,以此作为使金文学的历史背景、心理基础。在此之上,本文对使金诗歌的主题内容及艺术特点展开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对北方故土的歌咏怀念;对中原遗民的关注;对南宋政权的家国之思;对金国政权的丑化;对金国风土的描绘。艺术上,使金诗体式上以绝句为主,叙事性纪实性较强,具有独特的典故及意象系统。对于使金文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其史料价值,对其文学价值也有涉及。最后总结使金诗文及使金经历的价值及意义,包括:爱国精神垂范作用;民族间文化交流作用;文学价值;具有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价值。
其他文献
辽宁作家在现当代文学工业题材的书写、工人形象的塑造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在不同时期留下了重要的文学遗产。尤其是“十七年”时期,工人题材小说成为辽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明的《乘风破浪》、艾芜的《百炼成钢》等作品都在这一时期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上个世纪80年代,国企渐进式改革开始,辽宁作家的工人题材写作也随之发生变化。在90年代国有企业大规模的下岗潮中,胡小胡和孙春平在作品中对于下岗工人的描
学位
吴汝纶是晚清著名学者、古文家和教育家。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对于这位“桐城派最后宗师”尚未有过系统的讨论,也未曾出现以吴汝纶作为研究对象专著。古文是吴汝纶不朽的功业,也是他一生学行的基础,所以研究吴汝纶的思想和创作,须从其文学活动入手,深入研摩文本,了解其继往开新古文理论和创作,才能全面把握吴汝纶生平学行大旨及其他方面的思想。本文以吴汝纶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再次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吴汝纶以古
学位
学位
五四以来,以西律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研究的大趋势。对《文心雕龙》和《文选》的褒扬或批评,往往关注于二书是否区分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以往我们异常重视萧统的文学身份而忽视他的政治身份。萧统是梁武帝寄予厚望的皇位继承者,这是对他认识的出发点。刘勰的人生观里有着强烈的立功意图和阳刚进取精神。对于刘勰来说,“垂文”只是“穷”时的“独善”,他更在意的是建功立业,成为国之栋梁,处理军国事务。从他们的身份定位
格非以精英立场写作,知识分子是他小说中出现频率最密集、样态最丰富、涵义最宏广的一类人物。在形式实验、先锋转向及至后先锋时期,他始终在向“真正的知识分子写作”靠拢,因为他认为作家应该不断反思眼前绝望的生活,文学需要给人类焦灼的心灵提供希望和价值依据。这也是格非30余年创作轨迹的“变中之未变”。若以精神救赎方式的不同为依准,格非在不同创作期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可分为四种类型:心理病变的疯子、灵魂污浊的伪君
学位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辖滨城区、沾化区和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县二区五县,滨州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山东回民在地理上呈大杂居、小聚居特征,滨州市回民主要聚居在阳信县、无棣县两地,我们选取其中人口众多、最具代表性的回民村——阳信县刘庙村和无棣县五营村进行方言调查。  就方言的语音特点来看,阳信县刘庙村回民和汉民的汉语方言主要区别在声调,回民有三个单字调,汉民则有四个单字调。无棣县回民和汉民
学位
汉语是音节声调语言,其中双音节词占有绝对优势。在有些双音节词中,后字会发生中和变调,即不同的调类在后音节位置上失去声调的对立。这类发生中和变调的词叫轻声词。学界对轻声词的前字变调问题和后字轻声的特征问题一直以来较为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对轻声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普通话,汉语方言中的轻声现象较少受到关注,而用实验方法进行的研究更是少见。因此,本文试采用声学实验和感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山东方言双音节轻声词
学位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拥有众多读者、影响很大的文学流派,最近一二十年,随着通俗文学研究的兴起,鸳鸯蝴蝶派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到底“鸳鸯蝴蝶派”这一名称是怎样命名的,“鸳鸯蝴蝶派”的命名与新文学又有何干系?“鸳鸯蝴蝶派”与“通俗文学”、“黑幕派”、“礼拜六派”与“民国旧派”等概念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时,有些史实不够清楚。本文意从史料钩沉出发,对“鸳鸯蝴蝶派”存在的多种命
学位
“返乡”是串联起莫言小说创作历程的一个重要主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登文坛,到2020年发表新作《晚熟的人》,莫言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返乡”故事。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之“返乡”作为重要情节的小说作品多达20余篇,形成一个贯穿性的主题序列。因此,本文试图整合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莫言小说中以“我”的视角所讲述的“返乡”故事,以“返乡”主题的塑造为切入点,观察莫言小说创作同作家自身人生经验的积累、作家
学位
明清时期,中国的宗族制度及其精神理念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而行辈字作为宗族传承脉络的载体,既有承前启后的直接作用,也有昭示伦理的间接作用。行辈字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条例,一般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族人撰写。行辈字的内容简洁凝练而蕴含深意,是我们研究家族历史、朝代历史的可靠证据。  中国历来重视家族谱牒的纂修和整理,也重视家族内部排行取字。修族谱、定行次能起到绵嗣续、睦宗族、谨祭祀、遵约法的作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