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阴郁绘画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选题主要是总结分析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哀伤感的阴郁绘画,总结出几种不同的伤感类型。在艺术领域中处于探讨精神性,悲剧性,伤感绘画的范畴。目前已发表的著作中大多只是单独谈精神性或是悲剧性,或是针对某个单一画家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又或是针对某一特定历史环境下某个画家特殊的个人成长经历来谈绘画中的悲剧性。并没有人以分类的形式来看具有哀伤情绪的阴郁绘画,我想从时代的发展来看阴郁的产生以及阴郁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体现,我想以这样的论文来概括当代绘画中具有哀伤情节的阴郁绘画产生的原因,以及强调在当代社会下这类阴郁绘画的社会意义。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叙述:一,阴郁性的体现更多是具有着悲剧性的色彩。阴郁性是一种传达给观者的视觉感受,这种阴郁可以是忧郁,也可以是孤独,或者是时间感,阴郁绘画所具有的这些特质是艺术家主动选择的立场。我想先从哲学、悲剧性、宿命论,精神性等方面探讨阴郁的形成与发展及具体表现。在中西方的文艺创作中,阴郁性的文艺作品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有很多经典文艺作品都有着忧伤情调。绘画艺术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阴郁性就更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二,浅析在中国当代艺术中,阴郁绘画的的形成与发展是如何紧密伴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反映社会问题的。我的论文主要是分析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具有阴郁性的具象绘画。通过比较分析伤痕美术,新生代绘画,残酷青春绘画,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现象,再具体结合张晓刚,丁方,尹朝阳,何森,谢南星,韦嘉,李继开。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分析他们的案例,来概括出阴郁绘画的几种类型。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精神性以及阴郁伤感的气质,是什么造成了这种阴郁感?阴郁伤感的绘画背后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他们几个人代表着几类不同的阴郁绘画的方向,有的是战争问题带来的,有的是身份问题引发的,有的又是时间或历史事件带来的。有的又是社会发展与个体生命带来的伤感情绪。我想通过阐述他们的作品来罗列出几个不同类型的比较,也继而通过当代美术史的时代性线索,总结绘画创作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哀伤感的体现,来体现这种具有精神性的阴郁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是生命个体所具有的挥之不去的永恒主题。三,阴郁绘画的重要性阴郁绘画中包含着悲剧性,精神性,废墟意识,哀伤感,忧郁与反思,人类存在的状态一直存在着多元价值的冲突。但是具有人类共性情感的悲剧本质是永恒的,在时代进程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悲剧精神事实上已经在不断缩减。这其中是消费主义的风气、资本的力量、信仰的缺失、精神价值的匮乏、生命经验的单一,人们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不能自己。对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科技和网络的不断进步,使生活变得更加的惬意舒适,但整个社会似乎却是越来越孤独了。人们普遍存在着对一切事物都表现出不在意的冷漠,在看似忙碌充实的生活中却是终日沉浸在无聊、空虚和茫然中。阴郁绘画是发人深思的艺术作品,必然揭示人类的悲剧精神。而正是阴郁绘画将个体跟社会,情感跟现实,精神跟物质紧密相连,在历史的不断重演中,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和人类共同经验有关的。生与死,爱与信仰,消逝与永恒,新的废墟建立在旧的废墟上.....这是人类经久不衰的主题;也是终极追问下的不确定,没有唯一的答案。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中。这种忧郁感伤只会随着历史的丰富,社会的动荡,生命过程的体验而加强,变得深刻,因此有着特殊的美。这种阴郁气质,带着沉重,夹杂着浪漫,又不同于悲观,更重要的是它怀揣着梦想与希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又反应出时代问题,警示着世人。欣赏阴郁绘画能抚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创伤的心灵,引起观者的共鸣与忧思,帮助人们进一步细致的考量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生存状态。
其他文献
风俗画也称世态画,17世纪的荷兰是风俗画的黄金期,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欧洲同时代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当时涌现出大量优秀风俗画大师,但其创作风格因各自不同的生平经
随着社会发展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探索和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更加适用和具有文化意味的建筑成为建筑师的普遍追求,建筑师们引用
期刊
视唱练耳课程是大、中专音乐专业院校及高师音乐院校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性课程。它具有专业性和基础性的双重特性。本篇论文的论述中心就是在多年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通过对
本研究对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金色的玛丽莲.梦露》进行了评述,并由这幅作品延展开来讨论在消费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女性的命运的问题。安迪.沃霍尔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波普运动的
轮式挖掘机功率优化系统是根据具体作业环境和工况,利用微控器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变量泵的输入功率,使其合理匹配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和节能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这种控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