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大部分学者均认可中西医结合治疗SLE是较好方法。近年来中医在治疗SLE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不过由于病名、病机认识不同,临床证候分类繁杂,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对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的经验也缺乏系统归纳与优化,影响了中医对本病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应用。目的:分析SLE当代医案以探索其潜在有用的药症规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规范化的参考。方法:通过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筛查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的中医医案,对医案中的中药及症状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分析及频数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结合中医药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成果:纳入系统性红斑狼疮当代中医医案为113篇,135例,285诊。1.医案共使用中药386味,总频次3850次,常用药(频数占285诊15%以上)为25味。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中,以丹皮、生地黄、赤芍、水牛角等清热凉血及生甘草、黄芪、当归、白芍等补虚类功效的药物居多。2.医案症状共有207个,总频次1593次,频数占285诊10%以上;舌脉象共有47个,总频次1049次,频数占285诊15%以上,共有23个。频次较高的症状基本涵盖了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出的SLE症状分级量化表所观察的20种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热毒炽盛;舌淡、苔薄白、脉细类似气阴两虚证。3.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案中药与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3个中药药对。与传统理论比对时,传统理论中查到的有8对,如“水牛角一生地黄”、“丹皮一赤芍”、“生地黄一丹皮”等。15对传统理论中未有论述的新鲜组合,如“丹皮一水牛角”、“丹皮一山茱萸”、“丹皮一山药”等。4.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案症状与症状的关联规则分析,共有23对症状符合10%的最低条件支持度及20%的最小规则置信度,如“水肿一腰痛”、“神疲懒言一失眠”、“尿少一水肿”、“神疲懒言一发热”、“面部红斑一发热”等。5.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案中药与症状的关联规则分析,共有22对中药一症状符合10%的最低条件支持度及20%的最小规则置信度。提示出现失眠症状时常用生地黄、丹皮、出现腰痛症状常用生地黄、丹皮、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等。结果普遍符合药物的功效,而可信度较好的规则如“丹皮-浮肿”、“丹皮-乏力”为传统理论中未有论述的知识。结论:1.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虚标实的病性及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则。频次最高前15位的中药更为广东省名老中医榻国维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方一狼疮II号的药物组成。2.频次较高的症状基本涵盖了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出的SLE症状分级量化表所观察的20种症状,说明纳入医案的症状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表现。3.得到23对准确度、普遍性、实用性高的中药药对,15对为传统理论中未有论述的新鲜组合,当中12对更为狼疮II号的主要药物组成。全部药对在临床上均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4.得到23对症状与症状的关联规则,其置信度和支持度阈值设置合理,提升度全部高于1,意味著某症状出现对另一症状的出现有促进作用,具有临床应用性及一定的价值,可供临床参考。5.得到22对中药与症状的关联规则,结果均符合药物的功效。其中,“丹皮-浮肿”、“丹皮-乏力”为可信度好及传统理论中未有论述的知识。提示当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浮肿或乏力症状时,可用丹皮:而且发现生地黄和丹皮的运用贯穿系统性红斑狼疮所有的常见症状。结果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能供临床参考及相关专业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