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站在民工自身的教育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立场上对民工潮这一中国特殊现象进行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思考民工职业培训。根据农民工群体的集中性,笔者选取深圳、东莞两市开展实地调查。
基于对企业内民工的调查,研究发现:民工群体在城市的归属感和满足感不强,整个务工群体分裂为交集较少的精英务工者和普通务工者两层次;正规教育是作用明显的人力资本,农民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收入水平越高;民工求职过程的首要障碍是自身文化水平和掌握技能不够,接受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务工者比例均不高;民工群体关心自己的再教育和职业发展,培训需求总量大,接受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竞争力,教育需求内容趋向多样化,对如何开展培训踊跃提出有效建议,但开展民工培训存在主、客观障碍。
基于对培训机构的调查发现:培训机构数量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且存在诸多问题:培训市场不规范、缺乏约束机制导致培训价格不合理,学费对民工而言普遍偏贵;培训机构的宣传渠道不完善,广告和实际不符,培训市场信息不对称;专业设置雷同,从易弃难,不能正确引导需求;办学资源匮乏,民办培训机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教学内容简化,“超实用主义”成为培训机构的必然选择;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联系不紧密,资格认证培训不规范。
通过对企业内民工培训供需分析,加上诸多外部力量干扰或不作为,民工培训事业无法回避边缘化。笔者对民工培训体系提出初步设想:政府主要运用财政与非财政性措施对民工培训进行引导扶持和宏观调控。具体实施上,把握农民工由乡到城的流动时间和流动方向,以地域为界限,建立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