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视野下的萧红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st398896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她的人生虽然只走过了短短三十一年的光阴,但其创作的影响力时至今日依然持久不衰,可谓不负韶华。虽然萧红遗世著作不多,成果却是显著的,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已成传世名作,其作品闪现的人文主义光辉发人深省、引人共鸣。本论文试图结合近年来兴起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概念,从文献整合、校勘、考证、辑佚、出版等角度对萧红的作品进行探析。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多重文献审视下的“萧红”形象研究;第二章,多重文献审视下的同题材写作现象研究;第三章,萧红作品版本研究——以《呼兰河传》为例;第四章,文献学献疑。第一章多重文献审视下的“萧红”形象研究试图通过整合有关萧红的文献,如书信、回忆录、传记等,梳理萧红形象。萧红与友人的通信是最能反映萧红心灵困境的资料,友人回忆文也是了解作者生平的珍贵文献,而萧红传记有的评判客观,有的则不免刻下了“为亲者讳”的烙印。这个梳理工作并不是要为萧红正名,而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学史中作家的印记。第二章多重文献审视下的萧红作品研究力求从新视角切入,对《马伯乐》与《逃难》、《小城三月》与《叶子》、《呼兰河传》与《后花园》几组作品做出对照分析。这几组作品都有着相似的题材,《逃难》、《叶子》和《后花园》都是萧红的早期创作,其创作风格暂不鲜明,在技法的纯熟度和主题的深刻性上也远不如晚些时候创作的《马伯乐》、《小城三月》和《呼兰河传》。而结合萧红相关文献,可窥探其创作改进的内因。第三章萧红作品版本研究,针对萧红的经典小说《呼兰河传》做一个版本源流概述,通过对校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版本的异文,以及整合不同时期的《呼兰河传》“副文本”因素,试图探讨文字流变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语境。第四章试图对萧红作品集的编纂提出问题,校勘问题的缘起是201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版《萧红全集》所采用的校勘方法有待商榷,辑录问题的缘起是萧红的部分小说和散文同时出现在其文集中,这反映了目前出版界在萧红作品体裁的定性方面仍未达成一致。另外,还需特别探讨萧红参与的集体创作的归属权的问题,这决定了该作品能否收录全集当中。该研讨为今后萧红作品的出版提供一份参考,以助力其作品集出版的规范。
其他文献
在当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国内外的环境心理学和医学渗透到景观设计,大大扩展了园林的功能性。设计私家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船舶与冰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船-冰碰撞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船舶在不同速度下与不同厚度冰层碰撞的动态结构响应,分析了碰撞冰力的大小、船艏结
4m~3电铲的环轨工作表面发生早期剥离,本文对剥离环轨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断口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环轨的剥离断口形貌为疲劳断裂,其工作面淬硬层深度不足2mm,低
随着恶意软件检测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大量恶意软件采用规避技术来对抗安全分析。其中,代码隐藏类规避技术将应用代码对静态分析隐藏起来,使分析结果错误或缺失。爆炸式增长的
本文笔者就水暖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加强水暖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存在传统文化认同淡化、理想信仰弱化、价值取向迷茫等危机。必须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